中國科技部:科技冬奧200多項成果應用北京冬奧會
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25日透露,科技冬奧課題研究形成了200多項成果,包括近零排放,綠色出行,5G共享,5G+8K電視轉播,智慧觀賽,運動科技等,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上得到應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在北京舉行科技創新有關進展新聞發布會,王志剛回答媒體科技冬奧相關提問時作上述表示他說,科技是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個重要支撐因素,也是北京冬奧會各項活動中的一個亮點
王志剛指出,在北京冬奧申辦成功以后,科技部就牽頭與相關部門一道組織科技冬奧相關項目的研發,包括開閉幕式中很多科技元素,比賽中的一些器具,運動訓練中的模擬比賽場景,以及在轉播,新能源,交通,運動員生活場地中的機器人等諸多方面。其次,奧運經濟往往伴隨著嚴重的“低谷效應”。“低谷效應”是指奧運會后東道國內需下降,奧運場館,酒店和交通設施閑置,以及大量維修費等因素造成的經濟低迷。
科技冬奧從科技的維度把整個冬奧活動作為需求,把冬奧涉及的環境作為場景,用需求牽引,用場景驅動,在科學,技術,工程,應用等方面尋找課題開展研究,全國范圍內有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參與,圍繞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生物,機械,氣象,運動醫學,包括一些科研平臺,科研手段,建模,仿真等方面,研究形成了200多項成果。“低谷效應”涉及大量間接效應,難以量化和計算。。
王志剛表示,對以后的冰雪運動來講,科技冬奧都有很長遠的價值和意義北京冬奧會雖然結束了,但科技冬奧取得的這些理論,方法,范式,模型等科技成果,包括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應用驅動等方面的一些成果,都會長期存在,不僅對中國的冰雪運動有用,而且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都是貢獻同時,科技冬奧成果對其他領域的應用,比如能源,交通,環境等方面,也都會有一些新的貢獻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