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遺憾,笑沖終點——寶島雪橇選手林欣蓉談北京冬奧之旅
題:沒有遺憾,笑沖終點——寶島雪橇選手林欣蓉談北京冬奧之旅
這次冬奧會讓我看到更多世界頂尖運動員,也更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回顧首次冬奧之旅的最大收獲,中國臺北代表隊選手林欣蓉最近幾天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說道日前,林欣蓉在北京冬奧會女子單人雪橇項目比賽中滑過三輪,以3分03秒611取得第31名的成績
24歲的林欣蓉表示,此行沒有遺憾自接觸體育項目之日起,她便將登上奧運舞臺排在心愿單首位,如今終得以在北京夢圓
笑著滑過終點
圓夢時刻伴伴隨著林欣蓉的微笑。
滑過最險的彎道時沒出事,我覺得好快樂!向記者講述沖線時刻,林欣蓉的開心溢于言表,她稱自己已盡最大努力完賽,第三次滑行時帶著笑容沖過終點。
坐落在北京延慶的中國國家雪車雪橇賽道,宛如雪中蜿蜒的游龍,被稱作雪游龍,這條與眾不同的賽道頗具挑戰性,林欣蓉最初亦望而生畏。。
賽前數次練習提升了林欣蓉對雪游龍的體驗好感,它的冰滑著很舒服,就算撞到也不太痛,這很重要打破恐懼之后,她開始享受在這條賽道上滑行的每一個當下
第31名,既是林欣蓉首次冬奧之旅的句點,也刷新了其個人最佳成績,可能這個名次在大家看來不覺得怎樣,但我已經很滿足。
笑沖終點背后,是長達六年的艱辛訓練與付出林欣蓉自10歲左右練習田徑項目,為圓奧運夢18歲時才改練雪橇,起初一度被雪道撞到,手腳沒辦法抬起來,躺在床上都會隱隱作痛
相較幼時起就苦練雪橇項目的歐美選手,林欣蓉身材較小,體重偏輕,而雪橇運動對賽道,器材要求較高,地處亞熱帶的臺灣鮮見冰雪,并不具專業訓練環境。
由跑道轉向滑道,向北京冬奧進軍的這六年,林欣蓉大半時光都在雪橇項目成績突出的北歐國家半靠資助半自費地訓練,讀書,努力改善參賽條件,同時擠出空余時間打工賺錢,雖然還是不夠好,但知道自己該往哪個目標前進2018年得到贊助后,她有了更多經費聘請體能教練,購買更好的器材
困難重重,幾乎用盡所有力氣的林欣蓉終取得北京冬奧會的參賽機會,成為繼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李義芳后首獲此項目參賽資格的寶島選手。
為冬奧村點贊
林欣蓉與大陸雪橇選手平日互動多,海外參賽時遇到頗感親切有時我在訓練中受傷,他們會詢問隊醫能不能幫我治療談及此處,林欣蓉表示很喜歡針灸療法
五年未在亞洲過年的她,今年在延慶冬奧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新年少了與家人視頻通話的7小時時差,重逢久違的中餐,讓林欣蓉感動不已除夕夜用志愿者拿來的毛筆,墨水寫下春聯并張貼時,她說自己邊寫邊笑,那是那天最快樂的事
在冬奧村吃得很開心的林欣蓉,還與網友分享了選手餐廳的探秘視頻,除用作首次冬奧體驗的記錄,她更想借此向外界展示冬奧村生活。
視頻中,林欣蓉稱贊選手餐廳應有盡有,中華美食讓她口水直流,防疫工作也沒得挑,沒看到任何工作人員把口罩拿下來過,接近選手時也都身穿防護服。廣場區東北側的居住區,剪紙,唐娃娃,曹氏風箏,火繪葫蘆等,將被分批擺放進房間。這些非遺文化產品由北京市婦聯組織“北京巧娘”精心制作的,嵌入了梅蘭竹菊等各式圖案,展現了我國豐富多元的傳統文化。
她笑言,若無疫情,很想去長城跑步,品嘗京味小吃鹵煮。
為未來做準備
日前,林欣蓉取得了北京冬奧會的參賽資格,意味著多年的奧運夢終成現實,當時她開心又不開心開心的是數年灌溉終到花開時,不開心則在于對完賽后職業規劃的迷茫
對于冬季項目選手來說,參加奧運是值得慶祝的里程碑但林欣蓉的夢想并非止于此,她想做得更好,讓更多人看到亞洲,看到亞熱帶地區也有出色的冬季運動選手
已將同一賽道上最難的項目雪橇滑進冬奧賽場,林欣蓉計劃未來轉向鋼架雪車或雪車項目,期待取得更好的名次鋼架雪車的基本能力是起跑,我想結合之前練習田徑的經驗展開訓練她還想向臺灣田徑選手推廣這些項目,告訴大家其實可以‘兩棲’
無論再相見時以何項目登場,林欣蓉都告誡自己不能松懈,要為未來做準備,最起碼會拼到2026年米蘭冬奧會,到時再決定會不會拼到2030年。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