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程過半 延慶賽區各場館運行平穩
北京冬奧會賽程已經過半記者昨日從延慶賽區組織召開的北京冬奧會賽時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延慶賽區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平穩有序,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和延慶冬奧村也都運行平穩
醫療保障
直升機8—9分鐘可轉運傷員至定點醫院
延慶在籌備辦賽和賽事舉辦的過程中,全力做好醫療服務,交通組織,氣象服務等外圍保障工作。
在延慶賽區舉辦的高山滑雪,雪車,雪橇項目都有較大的風險,醫療保障必須實現快,準,細延慶賽區實施三級診療流程,運動員受傷后,場館醫療團隊會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救治,由場館醫療經理安排救護車組或直升機將患者轉運至定點醫院,救護車轉運用時35分鐘左右,直升機轉運用時僅8—9分鐘在定點醫院,則根據病情不同,安排專業醫護力量進入冬奧醫療保障中心,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對確需轉至更高級別醫院的病人,還會與市級醫院建立綠色通道
自大閉環以來,截至目前,冬奧醫療保障中心共接診170人次,包括9名運動員,29名隨隊官員以及NTO等工作人員,累計開展手術9例,住院治療12人,已出院9人。。
交通保障
按照場館用車需求編制次日班車運行計劃
在交通保障方面,延慶屬地運輸團隊有來自三家運輸企業的保障車輛共282輛,開通線路87條,為約1萬名工作人員和每場次100—325名觀眾提供點對點交通運輸服務,截至2月14日,共計發車1.55萬車次,運送28.58萬人次。該項工作于2015年開始本底調查至今,歷時6年,于2021年6月完成,成為北京冬奧會建設周期最長的一項工程。
延慶區交通局副局長李民偉介紹,區交通局選派有過大型賽事活動經驗的工作人員,會同3家運輸企業的專業調度人員組成交通運行計劃編制專班,按照場館端各業務領域上報的用車需求,編制次日班車運行計劃,為班車運行指揮調度提供數據支撐。從建設伊始的生態調查到保護標準制定,從邊建設邊保護,再到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完成,共計修復面積達214萬平方米。
在酒店端,區交通局抽調20名職工和17名協管員進駐20家閉環酒店參與交通調度根據防疫要求,駕駛員在執行任務期間全程不能下車,且駕駛室做了硬質隔離,因此駐酒店交通負責人與駕駛員不能正常言語溝通,他們將一批常用提示語打印在紙上,在需要的時候出示給駕駛員,比如請稍等再發車,車輛靠靠邊等,提高了溝通的效率和準確性
氣象保障
降雪期間逐點位,逐小時提供氣象預報分析
對冬奧會雪上項目來說,氣象情況至關重要風速,降雪,氣溫,能見度等氣象要素,不僅對運動員人身安全,賽程安排,比賽成績以及場館雪務工作有直接影響,也和空中救援,電視轉播,交通運輸等外圍保障工作密切相關海坨山海拔落差2000多米,具有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征,預報難度極大,這對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
針對本次冬奧會,延慶賽區建成了三維,秒級,多要素的冬奧氣象監測網絡,通過自動氣象站,天氣雷達,微波輻射計等探測設備,提供了覆蓋賽區及周邊的天氣實時監測數據,為冬奧賽事和城市運行提供了重要的監測數據基礎分鐘級,百米級冬奧預報服務系統,實現了延慶賽區100米分辨率十分鐘跟進循環,可模擬近百個天氣形勢下延慶賽場三維氣象高清模擬數據集,做到零到十天無縫隙實時預報預警,這些為精細化的賽事氣象服務保障提供了技術支撐
延慶區氣象局局長閆巍說,2月12日—15日,延慶賽區迎來自開賽以來的首場降雪,延慶氣象服務保障團隊提前8天向延慶場館群,延慶賽區運行保障指揮部匯報此次降雪過程,為各部門調度和應對部署打好提前量降雪期間,為高山場館,車橇場館,阪泉綜合服務中心,冬奧村,延慶城區等不同點位開展滾動預報服務從2月11日起,氣象團隊開始逐點位,逐小時的預報分析,提前向賽區提供降水量,風向,風速,氣溫,體感溫度,能見度等天氣信息,適時發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和暴雪黃色預警信號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