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翻譯設備,虛擬人智能問答設備,‘冬奧通’軟件語音翻譯等具有冬奧特征的多語種智能語音及語言服務設備和平臺已經準備就緒,并投入使用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13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杜蘭介紹,科大訊飛是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奧多語種語言服務關鍵支撐技術及設備》研發承擔單位對于北京冬奧會,科研團隊研發定制了具有冬奧特征的多語種智能語音及語言服務平臺,提供面向冬奧場景定制優化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機器翻譯,自動問答等多種能力該平臺支持60個語種語音合成,69個語種語音識別,168個語種機器翻譯和3個語種交互理解,其中重點語種翻譯準確率不低于95%,平均每句翻譯響應時間不超過0.5秒
 杜蘭表示,為了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選手,教練不必再過語言關,科研團隊研發了便攜式翻譯終端和穿戴式翻譯耳機翻譯終端采用雙屏設計,支持中文與60種語言翻譯穿戴式翻譯耳機可實現中文與英,日,韓,法,西,俄6種語言的實時通話翻譯
在北京冬奧會上,工作人員和媒體記者辦公采訪也將有新法寶科研團隊基于多語種語音轉寫及翻譯技術,推出了智能會議系統,錄音筆,遠程會議系統等產品,工作人員和記者通過場館中的智慧屏和錄音筆,就能實現多語種的同步語音轉寫和翻譯
此外,科研團隊還研制了虛擬人智能交互一體機,打造了多語種虛擬冬奧志愿者運動員可以與虛擬人面對面實時互動交流,掌握賽事信息,幫助視障人士聽得見奧運文字,幫助聽障人士看得見奧運聲音
杜蘭告訴記者,科研團隊還推出了冬奧虛擬主播,它可以合成世界各國運動員的形象,支持31種語種和方言,做到嘴型,面部微表情全對應,替代真人進行全天候賽事播報。
我們希望通過技術,真正做到溝通無障礙通過冬奧這個舞臺,向世界傳遞中國科技的溫度杜蘭說
廈門大學表示,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劉清許,李佳薪,張煒極,肖琛及博士后張世浩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是周大旺與陳蘭芬教授。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