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CPU作為信息時代的基石,其主導作用越來越突出最近幾年來,利好的應用和政策讓國內CPU廠商加快了性能,生態和應用的通關速度
在不久前的2022中國計算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性能服務器與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恩東做了題為取長補短,把計算產業做強的主題演講。
王恩東指出,在計算力時代,計算力與GDP,行業興衰,企業價值息息相關服務器是計算基礎設施的基本單元在整個服務器的R&D中,國內已經形成了比較強的產業玩家和R&D團隊,在服務器性能,可靠性,能耗比等方面,中國都達到了全球先進水平
尤其是在服務器整機制造層面,王恩東強調,國內服務器整機制造能力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在通用服務器領域,浪潮,聯想進入全球前五AI服務器方面,浪潮,聯想,新華三等已經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30%以上
毋庸置疑,目前服務器最大的難點在于服務器芯片,無論是CPU,GPU等,這些都是高度依賴國外的,解決問題也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半導體制造層面
對此,王恩東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原有的長板要堅持下去,發展好,參與全球分工,積極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提高整機行業的標準化,國際化,規模化。
二是要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堅持盡早長期投入,加強核心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大力發展相關產業基礎產業,盡快補齊短板。
第三,加強頂層規劃,規范產業發展不能因為落后就躺平,但要避免一哄而起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
在CPU發展過程中,一哄而上的問題還是很嚴重的要集中精力打造CPU打破技術壁壘,推動計算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和開放化,實現計算建設的分工合作,從而形成開放,融合,相互依存,健康發展的計算產業王恩東最后強調
整個計算力產業的強鏈除了芯片設計制造核心能力的不斷發展和強化,還需要計算力產業各個環節的協同發展,整機,軟件,設備,應用缺一不可,才能形成產業發展的健康生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