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見頂,如何有序推進碳中和廣東最近幾天發布的《關于全面準確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實施意見》提出,要以組織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為先行示范,改革創新,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經驗,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文君表示,廣東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地方產業結構不平衡政府需要把握主體功能區的功能定位,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包括構建上下聯動的碳核算體系,建立能源預算管理體系,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高生態系統增加外匯的能力,確保廣東如期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
扮演金融角色
引導市場力量參與。
南方日報:《實施意見》提出,低碳轉型過程中能源的安全穩定供應和平穩過渡對廣東意義重大。
王文君:構建供應安全,價格低廉的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是全球能源轉型的終極目標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三個轉型目標的協調與實現,被業界稱為能源不可能三位一體問題能源建設具有投資成本高,周期長,慣性強的特點因此,如果在開發部署上出現偏差,很可能會帶來巨大的資源浪費,危及能源安全,貽誤中國能源產業的發展機遇能源不可能三位一體問題是中國能源管理必須解決的一個基本問題
廣東人口眾多,產業電氣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能源需求旺盛在此背景下,《實施意見》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體系,同時加快調峰氣電,抽水蓄能,新能源儲能等調節電源建設,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推動傳統能源逐步退出,有望推動不可能三位一體問題的解決
廣東要抓住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在更多領域率先探索制度創新基于構建互聯互通,互利共享的區域能源安全體系的思路,可以科學布局大灣區各城市在能源轉型中承擔的功能和發展任務,出臺相應的能源轉型激勵政策和促進措施,如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在綠色科技創新,綠色金融標準互認和應用,碳交易和碳標識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其次,政府也要充分發揮市場力量,完善碳匯補償和交易機制,更好地引導市場力量參與減碳減排
核算生態賬戶,構建碳核算體系
南方日報:廣東不同地區發展差異很大這對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實現帶來了哪些挑戰
王文君:根據我的計算,在廣東,如果排放一噸碳,一個城市會產生5萬元的附加值,而另一個城市只會產生5000元的附加值,導致碳生產率相差10倍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城市的碳排放總量已經步入平臺期或開始下降,下一步將開始向碳中和的目標邁進,在一些城市,由于經濟總量小和高碳能源結構,經濟發展帶來的碳排放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剛性增長,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形勢相當嚴峻
從全省來看,與珠三角相比,粵東,粵西,粵北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仍需要一定的增長空間,但單位產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仍有較大潛力,經濟社會成本也相應較低因此,在廣東推進"雙碳"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區域資源分布和產業分工的客觀現實,促進不同區域培育各自的特色產業,形成錯位發展
南方日報:在構建上下聯動的碳核算體系方面,廣東應該如何率先為全國探路。
王文君:廣東工業體系完整,碳源和碳匯豐富,是全國首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有條件也有能力率先構建上下銜接的碳核算體系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GEP會計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標準不統一,生態產品市場互聯互通不暢等對此,廣東應盡快提出相關實施意見,部署系統工程,統一核算標準,夯實數據統計基礎,大力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促進綠色金融,低碳科技,綠色產業良性循環的形成,為廣東雙碳行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推動高耗能行業流程再造。
南方日報:廣東應該如何加快改造高能耗的傳統產業。
王文君:首先可以以產業集中的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引導同類型產業綠色升級,產生規模效益,促進綠色產業集群快速形成,重視工業綠色升級過程中的技術支持和勞動者再就業培訓。
其次,行業的發展前景不僅取決于政府的引導,還取決于市場需求,技術應用成本,配套產業,當地產業環境,基礎設施等推進傳統高耗能產業能源優化和零碳流程再造,補充和強化傳統高耗能產業鏈條,加快向產業鏈兩端延伸,既是創新,也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路徑關鍵是比較前沿低碳技術研發,節能低碳改造的成本,以及對產業鏈的帶動作用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