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開泰,穩中求進——卓越基金峰會在上海圓滿收官著名經濟學家,上游機構合作伙伴與恒天財富高管團隊共聚一堂,共議2022年宏觀經濟與權益市場趨勢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女士受邀出席,并做2022年宏觀經濟與資產價值展望主題演講,圍繞貨幣增長,通貨膨脹,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向以及未來資產價格走勢等方面展開詳細的分享,讓到場來賓受益匪淺
首先,談及2022年的經濟展望,李蓓率先拋出問題:一,中國過去10年的貨幣增長去了哪里,對未來又會有什么含義二,這次放水政策帶來的嚴重通貨膨脹跟之前有什么不同,未來又會有怎樣的變化針對以上問題,她一一進行了解答
針對中國放水放到哪里的問題,她回答到,過去的十年,其實絕大部分的貸款都去了兩個地方,一個是房地產,另一個是地方政府,即基建中國過去10年的所有信貸需求或者說貨幣創造,就是靠這兩條腿,而這兩條腿在今年可能將要面臨顯著的拐點具體到地產方面,按揭貸款一直以來占據了大部分比重這背后有非常重要的經濟學含義,就是居民加杠桿,現在居民杠桿的水平以GDP來看是60%,以可支配收入來看則超過了100%,跟美國08年和日本90年代泡沫破滅前的水平非常接近
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女士
針對通貨膨脹問題,李蓓則指出,美國這次通貨膨脹有兩個原因:1,實物消費的爆發導致了通脹與2008年金融危機后通過降息減稅放水利好富人和大公司有顯著不同,此次疫情后的放水通過財政,直接將錢發放給窮人階級,窮人階級在拿到錢后,受到疫情限制經濟活動的影響,只能去購買大量的耐用消費品,這也是中國的出口在2021年非常高的原因,但是伴隨著疫情的穩定,出口也會慢慢回落同時,激增的實物消費也導致了海運及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以上是需求端的原因而供應端方面,本輪財政政策的發力實際上比貨幣政策要更加厲害,也導致了實物消費的爆發2,勞動力市場緊張推動的工資通脹
隨后李蓓表示,就個人觀點,她認為2022年的經濟趨勢不會很樂觀房地產持續呈現下滑趨勢,地方債務控制和購地收入下滑抑制基建發展,以及出口逐漸回落等多個方面都會對經濟形成向下壓力地產方面,其下行趨勢短期內很難逆轉,恒大事件或許還會有后續這來自于房價下跌預期的形成,所以即便在信貸政策已經放松的情況下,房企的銷售也很難得到改善而預期改變的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恒大事件讓老百姓意識到買房子是有可能爛尾的,二,房價下跌預期形成,導致買房者的觀望情緒加劇,三,房地產試點政策的推出基于以上幾方面原因,地產商的資金鏈或將繼續惡化
出口方面,她則提到,美國預算辦公室給出計劃,2022年美國的財政赤字預計大幅降低,降幅可能高達一半左右這意味著什么美國去年和前年的財政赤字大概是30萬億人民幣的量級,降一半意味著超過10萬億沒有了,所以2022年美國的消費不會好,美國消費的放緩也為中國的出口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以上是實體經濟需求端的情況
供應端方面,李蓓圍繞大宗商品價格和企業盈利的問題展開討論首先她說到,回想2021年下半年,在實體經濟已經明顯放緩的情況下,大宗商品的價格卻加速上漲,甚至出現了能源危機歐洲是天然氣和電的價格暴漲,中國是電煤價格暴漲,一度驚動了中央,這背后其實是供應收縮問題例如,煤炭在去年10月份以前它的供應是負增長的,10月之后發改委保供實現了顯著正增長金屬領域的鋼材,電解鋁在去年年底分別來到了10年及5年以來的最低開工率水平,但2022年,限產都會放松化工領域,原油是目前大宗商品里唯一一個需求還沒有回到疫情前的品種,價格超過疫情前,很大程度因為供應也沒有回到疫情前,但是歐佩克產量會穩步回升,以及美國,俄羅斯產量的回升,石油的供應也將穩步回升綜上,在煤炭,金屬以及石油化工的供應都會上升,如果需求端低迷,2022年的大宗商品全年壓力不小從節奏上,因為需求年初集中發力,可能是前高后低格局
而且,不同于上一輪較長的收緊周期,這一次美國要用一年時間完成此前四年做的事情,從Taper到加息到縮表,上一輪持續4年,本輪1年實現所以,無論是對資產價格的沖擊,還是對經濟的沖擊,都會比之前更大也就是說,2022年,美國同時面臨貨幣收縮和財政收縮,本質上,是為了彌補之前幾年的過度透支,因為之前太過分,現在二者都到了無以為繼的情況
反觀中國,李蓓則提出,中國還是有降息空間的主要在于過去兩年中國其實都在施行非常克制的結構性貨幣政策,長端10年期的國債利率比美國高超過100 bp,短端更高,兩年高150 bp,所以說中國有足夠的降息空間而對于匯率貶值問題也無需過度擔憂,貶值可以降低出口壓力,刺激出口
最后,談及2022年的資產價值,李蓓提出三點:
國債,尤其短期國債還有上行空間,
工業品二季度前后下行壓力較大,
三,2022股市大概率持續震蕩分化,暫時沒有明顯上漲的驅動力,不排除階段性恐慌殺跌在此背景下,穿越牛熊周期,配置多種資產板塊的宏觀策略更能為投資者帶來更長遠的收益回報
L-P價差:PP價格高于L的局面,從18年開始,在今年10月下旬出現了明顯的扭轉。原因主要是三個。首先,在聚烯烴的裝置產能占比重中,聚丙烯的煤制占比相對于聚乙烯更多;十月的上升行情很大程度受到動力煤的帶動,在10月下旬,聚丙烯跟隨動力煤的回落出現了更加明顯的回撤。其二,受到美國寒潮的影響,今年中國聚烯烴價格處于全球價格的洼地,價差走高,對國內聚烯烴的進口影響較大;因此對進口依賴度更高的聚乙烯,其供給端出現了更加明顯的縮量。尤其在10月和11月,農膜訂單旺季,聚乙烯的進口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L-P價差持續擴大。其三,后續聚丙烯投產的壓力明顯大于聚乙烯,聚丙烯的供給端壓力增加。因此,結合這三點,聚乙烯在今年10月下旬,伴隨動力煤回落,農膜旺季延續,L-P價差出現了明顯的逆轉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