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日歷一頁頁翻過,跌宕起伏的2021年已經落下帷幕,多家私募管理人在歲末年初開啟了年度總結一家知名百億級私募2021年旗下產品雖然獲得了正收益,但其創始人卻發文稱自己是個loser,沒有及格,要向投資人說聲慚愧,這是怎么回事
2021年12月31日晚和2022年1月2日凌晨,百億級私募慎知資產創始人余海豐在其個人公眾號發布了《我們這一年2021》和《2022年展望》兩篇文章他在文章中直言:2021,是我們第一個完整的年份運作滿一年的產品,總體上表現馬馬虎虎但相對于同行的表現,這是我自2012年有公開業績以來的最差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9月14日,上海慎知資產管理合伙企業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登記,持股99%的余海豐正是頗具知名度的泰康資產前基金經理根據消息顯示,由余海豐管理的泰康投連險創新動力,在2014年2月由他接手時,規模只有4.3億元,單位凈值1.1622元,2020年3月12日離任時,其規模增長到110多億元,單位凈值4.8265元,累計收益率315.29%,業績表現非常搶眼正是憑借亮眼的過往業績,慎知資產成立不到半年就躋身百億級梯隊
正如余海豐所說,2021年是慎知資產第一個完整的業績年度,也可以說是其私募生涯的第一戰,那么這一戰究竟打得如何。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4日,慎知資產旗下多只產品2021年收益率處于4%—9%的區間,整體表現在百億級梯隊中處于中下游,有業內人士直言:跑贏了整體市場,但是和投資人,渠道當初的期待差距甚遠。
余海豐解釋稱,2021年表現不及格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幾乎全面踏空新能源,踏空的背后,是其對該領域的不熟悉,不愿追漲的性格以及新能源研究員的缺位,因此余海豐也自嘲是踏空新能源的Loser,二是慎知資產具備超過35%比例的港股持倉。在頭部百億級私募的業績數據方面,第三方機構的統計監測數據顯示,在今年以來復雜多變的市況中,有多家頭部私募取得了15%以上的優秀收益率,而同時也有多家知名百億級私募遭遇了10%左右的較大幅度業績回撤。。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慎知資產,多家知名百億級私募管理人在2021年也由于踏空新能源,或者踏錯節奏而表現不佳。
一位頭部私募人士透露:2021年最后悔的是,錯過了新能源板塊的機會總是覺得這個板塊貴,但是發現還是由于自己的認知不夠,無法理解其估值,所以拖累了業績,我們最近招募了相關研究員,希望能盡快補足這一‘缺口’,這種歷史性的機遇還是應該抓住的
滬上一位渠道人士也直言:市場上一家非常知名的百億級私募,2021年就是因為踏錯了新能源板塊的節奏,部分產品回撤超過了30%從他們持倉來看,新能源估值相對合理的時候覺得貴不敢買,堅守低估值,后來追高就被套了,主要原因還是對這個板塊理解不到位,以前研究沒有過多覆蓋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2022年的起點,備受市場關注的是,經過深刻反思和復盤的私募大佬們,2022年將如何扳回一城余海豐認為,2022年要降低收益率預期,投資均衡配置原因在于,目前我看不到潛在的某個新興板塊,能有2021年新能源這么大的爆發力,以至于激活了全市場基本面很強的,估值很貴,基本面逆風的非常便宜,而且政策也明確了穩增長的基調,這一點使得風口以外的行業邊際上是向好的
世誠投資創始人陳家琳也直言,疫情,通脹,監管和外部不確定性,是2021年A股分化行情背后的關鍵詞進入2022年,挑戰依舊,但希望更大在共同富裕和雙碳目標兩大政策基調下,以能源革命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是2022年的戰略重點,與此同時,經過調整的傳統核心資產如消費,醫藥等板塊性價比顯著提升,疊加一些困境翻轉機會,值得關注
記者從渠道處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景林資產合伙人,總經理高云程坦言,2021年既是對舊范式的徹底告別,也是對新結構,新方向的確認之年放眼未來,所有設備的線上化智能化,全真互聯網和能源結構改變三個領域是新發展機遇的聚集地我們的投資組合已經做好了迎接未來的準備我們會顯著地持有符合新發展范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會更加平衡的全球布局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