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麗
進入秋冬季,恩施大山頂,建始長嶺崗,利川齊岳山,巴東綠蔥坡等林區層林盡染,景色迷人,成為游客朋友自駕游的目的地但是,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也逐漸顯露,亂丟垃圾,隨意破壞沿途綠植等不文明行為,有損景點形象
一個地方旅游的發展壯大取決于旅游環境,而旅游環境的好壞取決于文明程度文明打卡,才是旅游的正確打開方式,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游客,在打卡旅游時,請勿忘打卡文明
最近幾年來,豐富的旅游資源提升了恩施旅游的知名度,但塑造和維護恩施旅游形象,需要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行業盡責,全民參與的文明旅游格局。
伴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說走就走的旅行行列,但也有游客的文明水平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腳步,他們不是在旅途中認識世界,豐富人生,而是在從眾,獵奇等心理作用下損壞公物,污染環境,破壞生態。
筆者認為,這些不文明行為主要歸結于旅游者環保意識淡薄和自身素質低下,而加強管理,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市民和游客環境保護和文明旅游意識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可以在景區設置環保宣傳標識牌,通過導游,錄相,廣播等形式向游人宣傳環保知識,傳遞文明旅游新風尚。
當然,提升游客文明素養光靠教育引導還不夠,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操作性強的管理手段不可或缺比如,可以加大對不文明行為的監督力度,將不文明行為納入黑名單,按照誰破壞誰負責的原則,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懲處,讓相關人員吃一塹長一智,不敢碰生態環境的紅線只有用好用足這些追責手段,在社會上產生強大的震懾力,才能起到積極的教育效果
發展林區生態游,在游客觀賞自然風光的同時將環保理念植入他們的意識,對生態脆弱區域,應適度或者限制開放,讓生態環境得以休養生息同時,對一些未經開發的野景點,相關部門應該落實監管責任,加強巡邏值守,制定相應的安全監管措施和應急預案
將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營造人人敬畏規則的氛圍,文明旅游將變成一種自覺習慣,除了腳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帶走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