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日前,工信部發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較2020年的8.16萬億元,增長超71%同時,工業APP要突破100萬個,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重要競爭力的骨干企業,高水平建成20家以上中國軟件名園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各行各業要抓住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發展的重要機遇,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著力培育出新的增長點,使其賦能更多傳統行業實現數字化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軟件企業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形成了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局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軟件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6.9萬億元,同比增長20.5%
上市公司作為市場發展的排頭兵,是完成工信部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重要一環據記者統計,截至12月1日,京滬深交易所共有288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公司,A股市值合計達2.65萬億元以前三季度為例,主營業務合計收入達3863.49億元228家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整體呈現良性發展態勢其中,富瀚微,明微電子,立方數科,中科海訊,晶豐明源,盛訊達,富滿微,海峽創新,維宏股份,華宇軟件等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100%
政策搭臺,主角唱戲下一階段,上市公司如何把握發展機遇在滬深交易互動平臺上,不少投資者均提出相關發展問題,冀望從公司回復中尋找投資機會
 山石網科董秘鄭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伴隨著軟件企業的加快發展,各類工業APP的出現,新興信息技術的不斷迭代等,對于軟件安全產品的需求將會日益增多,作為網絡安全公司也將密切關注類似主流客戶群體金融,運營商,政府,互聯網,能源,智能制造等行業的需求,積極布局相關的安全產品及服務。
劉向東認為,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抓住國家發展戰略導向,產品要積極提質增效邁向中高端化增強關鍵軟件供應能力,在各類應用場景中尋求發展機會,特別是充分利用新融資機會更好地實現創新發展
鄭丹分析稱,下一階段,企業要在技術創新方面不斷增加人力資本投入,不僅僅有助于推動企業的軟件業務收入,也將全面推動企業的產品結構升級,性價比的提升,推動企業自身不斷保持市場敏銳度和創新活力,積極捕捉新的市場機會。前不久,家住濟南市歷下區燕山街道燕文社區的田永春遭遇了:驚心動魄的一幕,突然感覺右腿麻木,僵硬不能動彈,說話也不清楚。“當時我想起了隨身攜帶的一鍵緊急呼機,立即按下了上面的‘SOS’求助按鈕。不到一分鐘,一名工作人員聯系了我。”田永春說,工作人員立即聯系了救護車,并通知了女兒。“當我得知孩子在外地工作時,工作人員陪我去就醫。如果不是‘家庭E聯’智慧養老平臺,后果不堪設想。”。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