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奶瓶子里的高質量發展之道——寧夏奶產業發展密碼探析
新華社記者靳赫
奶牛自覺排隊擠奶,機器自動配出營養均衡的飼料,無人生產線完成乳制品加工在寧夏奶牛養殖場和乳企車間里,這些頗具科幻色彩的場景十分常見作為國內牛奶主產區之一,最近幾年來寧夏奶產業發展備受矚目,成為當之無愧的特色優勢產業而這背后,是寧夏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提升奶產業全產業鏈競爭力為核心的奮力追求從奶牛養殖到乳制品加工,寧夏奶產業高質量發展處處有門道
牽住規模化養殖牛鼻子
25歲的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小伙禹魏偉至今記得,去年夏天,他剛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一家養殖場工作時有多震驚300多米長的牛舍鱗次櫛比,大型機械在耳畔轟鳴,一群群奶牛怡然自得那時才知道,奶牛還能這么養禹魏偉說
寧夏地處黃河上游,氣候干爽,日照充足,自然條件十分適合優質飼草和高產奶牛生長改革開放后,寧夏奶產業逐步興起,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逐步發展壯大
農戶在院里養幾頭奶牛,拎桶擠奶,曾是寧夏最主要的牛奶生產方式可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這種模式無論在效益,還是在牛奶各項指標與質量安全方面都越來越跟不上產業發展需求
產業提檔升級,改變粗放的養殖模式是關鍵一步最近幾年來,寧夏持續推進奶牛出戶入園出戶入場等工程,大力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發展,讓當地奶牛養殖模式加速完成一輪深刻變革
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如今寧夏奶牛規模化養殖率已從2010年的60%提高到98%以上,存欄量過萬頭的奶牛養殖場已不鮮見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讓寧夏奶業振興步伐大大加快
效益論英雄端穩奶瓶子
寧夏新澳農牧有限公司的牧場里養著4300多頭奶牛,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品種優良平均每頭泌乳牛每天能產35公斤奶公司總經理楊賢說,這個單產量幾乎比寧夏奶產業發展初期翻了一番
2002年起,寧夏便率先在全國以省份為單位開展奶牛品種選育工作,如今,當地規模化養殖場奶牛良種率已達100%同時,得益于奶牛養殖模式的轉變和政府大力推廣,先進養殖技術,設備和管理模式也迅速推廣普及
在寧夏中衛市沐沙牧場,擠奶時間一到,奶牛便會排隊走上擠奶機,10分鐘左右,機器自動完成擠奶,奶牛又自行排隊走下鮮奶通過管道進入罐裝車,并在幾分鐘內冷卻到4攝氏度,再被運往乳品加工企業
這種高度自動化的生產場景并非沐沙牧場所獨有行業內先進的重型轉盤式擠奶機,全混合日糧攪拌車,青貯收割機等設備在寧夏許多養殖場里已成為基本配置,奶牛健康水平自動監測等物聯網技術也得到普遍應用
向單產,向管理,向科技要效益,清晰的發展思路帶來可喜的成效據寧夏農業農村廳統計,當地成母牛年均單產超9000公斤,居全國前列,全區日均生鮮乳產量達8580噸,抽檢合格率連續12年保持100%,主要衛生指標達歐盟標準
龍頭引領牛身子
寧夏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全封閉,全自動的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工人點點鼠標便可遙控各條生產線,牛奶預處理,殺菌,發酵,灌裝等過程中,看不到一滴暴露在空氣中的牛奶。
由于寧夏奶產業發展勢頭好,生鮮乳品質高,國內不少龍頭乳企已將寧夏視為高端奶源地龍頭乳企的入駐大大提高了寧夏奶產業的現代化水平,車間里,單條流水線每小時加工量可達數萬瓶寧夏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中,加工產值占一多半
近兩年,乳企呈現出加速布局寧夏的態勢去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伊利在此建設的16條生產線投入生產,蒙牛的奶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百億集群項目加緊推進,新希望乳業宣布收購寧夏本土乳企夏進乳業,光明乳業則與中衛市政府,寧夏農投共建奶產業全產業鏈項目一年間,寧夏新增生鮮乳日加工能力1400噸
龍頭乳企爭相入駐,讓寧夏奶產業有了不愁銷的發展底氣,如今龍頭乳企每年收購當地90%以上的生鮮乳,對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引領作用。
去年底,寧夏將奶產業確定為自治區九大重點特色產業之一,并提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計劃,擬于5年內實現全區奶牛存欄量100萬頭,生鮮乳年產量55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千億元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寧夏奶產業繼續闊步前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