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該推出這樣的平臺,之前我們買的老小區車位,購買憑證弄丟后造成了很大麻煩,現在有了這個備案,再也不用擔心無法證明了。”浙江杭州市民何先生口中稱贊的平臺,正是不久前杭州市國立公證處推出的“車位使用權公證備案平臺”。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該平臺由杭州市國立公證處自主研發,以公證的證據效力為抓手,通過科技賦能,在車位使用權初始備案、變更備案等過程中實現證據固定、自主存取、便捷查詢、流轉追溯、糾紛預防五大功能,以公證全流程服務推動車位使用權轉讓合同備案更加透明、高效、規范、便捷。
問及研發車位使用權公證備案平臺的初衷,杭州市國立公證處主任金濤向記者介紹說,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車保有量大幅上升,車位使用權糾紛也隨之不斷增多。
何為車位使用權糾紛?此類糾紛主要發生在業主與開發商之間、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以及業主與業主之間,指的是雙方就車位登記、權屬、使用、收益等產生的爭議。
目前,全國多地的車位使用權的初始轉讓都是伴隨著商品房公開銷售同步進行,但大部分都是以開發商和業主的轉讓協議作為憑證,缺乏權威的第三方備案和登記部門。因此,一旦車位使用權人丟失初始轉讓合同,加之樓盤項目公司很可能注銷,物業公司更替沒有妥善存檔,那么車位使用權人就將難以證明自己的權屬。
此外,在車位使用權轉讓過程中,車位使用權人進行民間借貸或者抵押借貸很難進行追溯,無法有效地在流轉中做到風險告知,也容易產生糾紛。
杭州市國立公證處執行主任童豐說,“車位使用權公證備案平臺”不僅可以應用到一手房銷售時的車位初始登記,還可以應用到已經交付、購買的車位使用權之間的變更登記,也就是說,市民在對現有車位使用權進行轉讓時,也可以通過平臺辦理相應的變更和備案手續,且如果要進行相應的融資此舉還能發揮證明作用。
公證機構作為國家司法證明機構,具有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的職能優勢,能在車位使用權初始備案、變更備案等流轉過程中發揮固定證據的效能,從而有效彌補車位使用權轉讓領域的管理缺失。
近年來,杭州市國立公證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公證的安全、便捷、高效作用,結合科技手段,以“公證+互聯網”形式,更好地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