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困擾鹽湖股份的去庫存問題,今年二季度得到了有效解決。
7月14日晚,該公司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47億元–51億元,同比下降44.31%—48.68%,上年同期凈利潤則是高達91.6億元。
盈利同比下降,符合此前市場預期。因為公司兩大主營產品氯化鉀、碳酸鋰價格,今年上半年均出現極為明顯的下跌。
Wind采集的隆眾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初,青海鹽湖氯化鉀出廠價為3500元/噸,至6月末已經跌至2700元/噸。
進一步比較均價則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上述氯化鉀出廠價平均值為3269.64元/噸,顯著低于去年同期的4069元/噸。
另一主營產品碳酸鋰跌幅更為明顯。去年上半年均價高達每噸44.68萬元,而今年上半年均價則降到了32.9萬元。
尤其是今年二季度,碳酸鋰進一步走低,季度均價環比跌幅超過36%。然而,從上述業績預告來看,公司二季度盈利卻出現了小幅好轉。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鹽湖股份凈利潤為22.25億元。按照業績預告計算,二季度公司凈利潤在24.75億元至28.75億元,環比實現增長。
二季度主營產品價格繼續下跌,鹽湖股份盈利情況為何會出現逆市好轉?
這可能便與公司銷售端的恢復,對沖掉了鋰鹽下跌的影響有關。
在披露業績預告的同時,鹽湖股份同時給出了上半年的銷售數據,“公司主營業務氯化鉀產銷穩定,氯化鉀產量約203.75萬噸,銷量約213.77萬噸;碳酸鋰產量約1.41萬噸,銷量約1.5萬噸。”
其中,又以碳酸鋰的銷售數據變動最為明顯,較今年一季度時銷量暴增。
先看一季度,公司鋰鹽生產保持相對穩定,但是碳酸鋰銷量同比卻出現了79.1%的下降,當期銷售碳酸鋰產品僅為0.14萬噸。
彼時鹽湖股份將其歸結為,“因受天然氣供給不足、鐵路發運受限,碳酸鋰產品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銷量較上年同期出現下滑……4 月份碳酸鋰產品銷售已回暖,將努力完成全年銷售計劃。”
同時,由于一季度鋰價的過快下跌,也使得下游企業無法接貨,多家正極材料企業轉為原料“低庫存”策略,最終導致包括鹽湖股份在內的鋰鹽企業庫存大幅提升。
比如藍科鋰業,今年一季度因銷售不暢,至3月末碳酸鋰庫存便達到了0.91萬噸。
此后,伴隨著4月末鋰價的止跌反彈,市場交投才開始逐步正常化,鋰鹽庫存逐步由上游向中游轉移。
另據本報6月中旬報道,將5月11日公開拍賣的600噸碳酸鋰,以及5月底和6月中旬的集中放貨合并計算,彼時鹽湖股份二季度相對公開的出貨量已經超過6.4萬噸。
但是,結合今晚業績預告數據情況來看,公司出貨量顯然不止于此。剔除一季度的少量銷售外,僅僅二季度碳酸鋰銷量便達到了1.34萬噸。
該產品銷售的恢復和明顯放量,也成為了鹽湖股份二季度盈利環比好轉的重要因素。
綜合歷史數據來看,截至6月末,鹽湖股份碳酸鋰庫存水平已經降至0.3萬噸左右,低于去年末庫存量,已經逐步重歸正常水平。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