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為新型儲能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1、行業政策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為目標,將發展新型儲能作為提升能源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綜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舉措,以政策環境為有力保障,以市場機制為根本依托,以技術革新為內生動力,加快構建多輪驅動良好局面,推動儲能高質量發展。2022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有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標準體系基本完善,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2、產業規模
根據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21年新型儲能產業規模約550億元,預計在2023年我國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將達到1900億元。
3、裝機規模
截至2021年,中國已投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約5730GW,同比增長接近75%。新型儲能新增規模突破2GW,達到2.4GW/GWh,同比增長約54%;鋰離子電池和壓縮空氣均有百兆瓦級項目并網運行,特別是后者,在2021年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4、產品結構
我國新型儲能產品結構中鋰電儲能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占比在90%以上;鉛蓄電池、壓縮空氣裝機占比分別為5%、3%。
5、地區分布
就新型儲能區域分布看,2021年新增項目分布在全國30多個省市,山東依托“共享儲能”創新模式引領2021年全國儲能市場發展;江蘇、廣東延續用戶側儲能先發優勢,疊加上江蘇二期網側儲能項目的投運,以及廣東的輔助服務項目,而繼續保持著領先優勢,內蒙古因烏蘭察布電網友好綠色電站示范等新能源配儲項目首次進入全國儲能市場前五之列。
具體來看,山東省新增新型儲能裝機容量約590MW,江蘇、廣東、湖南、內蒙古新增新型儲能裝機容量分別約為380MW、300MW、230MW、200MW。
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為CCTV《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工程》的官方合作伙伴。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致力于通過專業、深入、科學的行業研究服務,助力企業全面了解所關注的細分市場發展狀況及趨勢,幫助提供決策依據,發現新機會,實現業務持續性增長。“研精畢智”力爭成為此領域的著名品牌和引領者。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