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羊城,晨光下,微風中,花兒隨風搖曳,溪水清澈蜿蜒,花海水榭錯落有致沒想到,這么美的景觀下,還有一個污水處理廠在地下17米深處,日處理能力為30萬噸的廣州石井水處理廠24小時運轉
最近幾年來,廣州堅持生態治理,以城市水資源集約利用為重點,解決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行中的困難,大力建設地埋式生態污水處理廠新型環保基礎設施,有效補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短板,污水處理和資源化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升,推動廣州成為中國地埋式污水處理規模最大,技術集成最先進,模式最美的先進城市。
日前,記者走訪了石井凈水廠,李嬌凈水廠和其他公園式凈水廠發現廠區內綠化和濕地面積超過地面面積的50%,綠樹花道,濱水廣場,微風棧道,野鴨三三兩兩在湖面上游動,市民可以聞到花香,聽聽水聲
 記者了解到,這種地下建廠,地上建花園的設計,對傳統污水處理廠進行了升級改造,為其打上了污水基礎設施高品質,高價值的綠色名片污水處理廠被改造成市民的后花園和城市景觀,走出了一條集城市環保,城市景觀,城市更新為一體的水生態基礎設施創新新路
廣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地埋式生態污水處理廠改變了以往人們對凈水廠環境差,氣味重形象的傳統認知,有效地將鄰避變成了鄰利在施工過程中,實現了周邊居民零投訴,零施工阻礙等,為后續污水處理等類似環保生態工程的高效推進樹立了典范
其中,石井凈水廠以全生態設計理念打造,整體綠化率50%以上,地面建有大型園林公園,景觀設計融入嶺南建筑風格,與石井河相協調,形成城市綠色景觀點,得到周邊居民的認可和支持。
位于廣州南部的李嬌凈水廠與廣州海珠濕地相連李嬌凈水廠三期工程不僅采用深度處理技術提高出水水質,而且大大強化了污水處理效果同時,其綠化景觀采用嶺南園林特色手法,多處配石,花鏡,結合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增加雨水花園,旱溪,草溝等,創造濕地公園的自然環境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期南側結合凈水出水口,修建出水口瀑布,增加南嶺排水渠景觀效果,與海珠濕地環境相協調,景觀更加自然
廣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地下污水處理廠遵循綠色發展,集約高效的發展理念,水廠地上空間可拓展環保產業,體育產業,新能源產業,科技產業等多元化經營,實現單一環保設施向高品質環境綜合體的轉變,為城市綠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根據消息顯示,自2010年廣州建成華南第一座地埋式凈水廠以來,該市已建成14座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204萬噸/日地埋式污水處理規模達到國內第一,與工藝相似,規模相同的常規地面污水處理廠相比,節約土地30%至50%,有效解決了環保行業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