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不僅要基本建成新興金融中心,還要在集成電路,科技創新,人才等領域實現新突破。
在臨港新區加快發展新興金融三周年大會上,《臨港新區加快發展新興金融行動計劃》正式發布,8項專項行動共計50條具體措施,支持新區科技金融,金融科技,貿易新業態金融支持,航運金融,跨境金融,離岸金融,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發展。
同期,臨港新區還發布了三份行動計劃白皮書,分別介紹了新區2022—2025年在集成電路,科技創新,人才等領域的行動計劃和發展目標白皮書提出,到2025年,臨港新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裝備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取得突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科技創新板上市企業累計超過10家,新建住房16萬套,落實各類購房租房補貼
規劃更多的金融創新業務。
根據消息顯示,《行動計劃》提出了兩個區域協調錯位發展有機結合,金融服務與產業發展雙向賦能,深化改革開放相互促進三大基本原則,明確了1+4發展目標體系。
其中,1是指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智慧金融,開放融合,協同善治為特色的新興金融中心。
4意味著新興金融生態圈基本成熟,各類金融企業數量翻番,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加強,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中心基本建成,培育3至5家具有國際聲譽的龍頭企業和一批子領域單項冠軍,金融改革開放試點取得重大進展,與國際高標準接軌的金融服務體系初步建成科技金融,跨境金融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金融業的貢獻更加突出傳統金融和新興金融業態共同發展,齊頭并進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25%
為實現上述目標,《行動計劃》提出了8項專項行動和50項具體措施。
比如,臨港新區將完善多元化的機構體系,包括集聚培育資產管理機構,提升專業機構配套服務水平,推進資產管理機構合規運營等,并鼓勵資產管理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記者了解到,臨港新區將吸引和聚集一批國內外頂尖資產管理機構和各類持牌金融機構專業子公司,力爭到2025年吸引和培育100家優質資產管理機構。
固定收益業務是公司現階段的規模責任,產品線布局完整,涵蓋貨幣基金,中短期債券,固定收益+,利率債基等財通資管董事長馬曉力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財通資管的創新業務涵蓋量化及多資產投資,FOF投資,創新投資,資產證券化等模塊同時,公募REITs,養老FOF等領域也在積極布局,尤其是養老FOF,將是未來布局的重點領域
30億元支持人才發展
到2025年,臨港新區新增住房約1200萬平方米,約16萬套,23所中小學,不少于3所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7所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交付使用,機構養老服務已全覆蓋到南匯新城常住人口,商業設施總量達到100萬平方米左右,主城區中等交通公交實現全覆蓋這是《臨港新區完善社會服務體系,加快人才集聚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
規劃明確了人才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同時通過一系列相關配套資源和政策的出臺,明確了人才高地建設的主要路徑復旦大學全球科技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根據規劃,將構建一極一帶人才發展空間布局,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民航,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氫能,綠色再制造等前沿重點產業,大規模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特別是建立臨港新區人才企業年金,設立人才發展專項扶持基金,投入不低于30億元,加大人才引進,培訓,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在姚凱看來,30億元的人才發展基金是基礎充分發揮資金的引領作用,需要在資金的基礎上科學,系統,精細地布局相關政策措施,充分釋放資金和政策效力雖然資金相對有限,但通過政策引導,有利于吸引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和民間資金,廣泛動員企業,高校,市場,中介等力量,共同打造優質人才生態環境通過建立強有力的人才管理體系,將臨港真正打造成為遠近結合的人才高地
通過‘一極一帶’的發展布局,通過人才集聚和產業集聚的協同融合,為前沿重點產業賦能我們將推出開放有力的引才聚才政策,實施拯救優秀高校畢業生行動,不斷為人才庫注入青年活力,通過實施職工技能攀登計劃,進一步深化產學研結合,以產業人才集聚支撐產業集聚發展姚凱進一步表示,30億元基金體現了臨港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人才高地的決心,通過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有效解決人才安居的實際需求
要成為體現人民城建理念的城市樣板間和全球人才創新創業的首選地,還需要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我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重要載體的功能,積極發揮人才雙循環的門戶和節點作用,積極布局面向全球的國際人才引進渠道,積極打造海外人才引進載體,營造優質人才生態姚凱強調,同時,依托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龍頭作用,探索主動對接長三角地區城市,暢通區域間人才自由流動通道,發揮港口在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的鄰近作用
龍頭項目引領創新發展。
相比美國硅谷,中國臺灣省新竹,韓國京畿道,臨港新區要打造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新引擎,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創新的橋頭堡,世界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的承載地。
根據《臨港新區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鏈行動計劃》,到2025年,芯片設計關鍵產品達到國內頂尖水平,芯片制造工藝進入國際前列,形成了5家國內外領先的芯片制造企業,5家年收入超過20億元的設備材料企業,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10家以上上市企業。
同時,力爭到2025年,將東方核心港建設成為集制造,裝備材料,封裝測試,芯片設計于一體的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基地,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創新高地。
記者了解到,集成電路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四分之一2021年,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增長20%同時,集成電路也是臨港新區承載國家戰略重點布局的前沿產業,是目前臨港投資規模最大的產業與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民航共同構成臨港新區的四大核心產業
目前,新區已聚集了吉它,新生,中威,格科,文泰,SMIC東方,威爾,江博龍,寒武紀等集成電路行業各類行業龍頭或骨干企業,涵蓋芯片設計,制造,材料,設備,封裝測試等多個領域,初步構建了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體系目前,已有160多家企業和項目在東方核心港落地,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
前沿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資源的集聚根據《臨港新區加快集聚創新資源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行動計劃》,到2025年,臨港將引進建設8個以上國際一流實驗室,支持不少于100家企業設立R&D機構,新認定臨港新區創新聯合體不少于10家,專精特新企業不少于300家,具有成熟孵化加速經驗的服務機構不少于5家,國內外不少于30家
記者了解到,即將在臨港新區上線的滴水湖AI創新港,既是企業科研辦公的載體,也是市民體驗人工智能的空間,可以提供海量的AI應用場景,發掘更多需求,引導企業曬單,進行針對性的科研創新。
為更好地賦能園區產業創新發展,上海臨港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向全資子公司臨港投資增資約35.74億元增資后,臨港投資注冊資本增至57.15億元,臨港投資仍為公司全資子公司
35.74億元的投資,增強了臨港產業投資的引領力量,為經濟產業升級發展和科技要素加速集聚奠定了堅實基礎姚凱說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