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最近比較活躍瑞聯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國資產管理協會成功注冊,成為第42家外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受訪業內人士認為,外資私募注重長期投資,擁有強大的專業管理團隊和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對本土投資者具有吸引力但外資私募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需要解決兩大問題:戰略本土化和團隊管理本土化
近期國外私募發行的新產品陸續走俏,受到渠道追捧國際量化巨頭二適馬發行的新產品,募集規模約為12億元水橋,盛遠等外資私募近期也在低調渠道銷售產品,少量產品,受到投資者追捧
最近幾年來,外資機構持續布局中國資本市場據通聯數據統計,外商獨資私募的資產管理規模已達580億元左右
從管理規模來看,橋水投資排名第一,管理規模超過百億元,第二名是盛遠投資,管理規模從50億元到100億元不等,瑞銀投資,德潮投資,騰盛投資,潤匯投資的管理規模在20億元至50億元之間,匯力投資和因曼投資的管理規模在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此外,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的外資私募有29家
一位資深私募人士認為,中國財富管理規模持續增長,加上機構雙向開放的不斷推進,大量海外資產管理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但外資機構在前期需要解決本土化問題,包括戰略的本土化和團隊管理的本土化在滿足母公司風險控制要求的基礎上,如何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投資模式和產品非常重要
除了獲得私募基金牌照,發行私募產品,不少外資機構將業務觸角伸向了投資資格目前已有12家外資機構獲得該業務資格國外一些私募已經由私募轉公目前,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已經獲批,而施羅德,聯博,凡達等國際資產管理巨頭正在排隊申請公募牌照
上述私募人士認為,外資機構的進入將對中國市場產生積極影響私募擁有先進的資產管理模式和投資策略,能夠更好地促進資本市場形成長期投資,價值投資,ESG投資的氛圍此外,大部分外資機構以小團隊模式運作,對風控管理和產品一致性有嚴格要求,比如對集中度和行業偏離度有內部限制,對產品風格漂移有一套清晰的監控流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