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本站家友閱讀本文!本文含有動圖,閱讀時間約15 分鐘。文末附贈五張 Apple 官方新年壁紙,祝大家 2022 年工作順利!
01 寫在前面
2021 年 6 月,蘋果在 WWDC 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全新的 macOS Monterey 操作系統,而它的一項新功能備受矚目,其名為 通用控制通用控制 允許一套鍵盤,鼠標,觸控板橫跨多臺 iPad,Mac 使用,且一臺設備的文件可拖拽到另一臺設備中,相當便利
不過,通用控制 在數碼圈中的熱度之所以居高不下,這就不得不談及兩個場外因素:
1. WWDC2021 舉辦的一周前,華為正式發布鴻蒙操作系統,其 多屏協同 功能在形式上類似 通用控制,這自然引發家友對兩者的比較,
2. 原計劃于 2021 年秋季實裝的 通用控制 跳票到 2022 年 1 月,也就是最近才進入公測狀態,這期間蘋果是否借鑒過鴻蒙也成為家友熱議的話題。
事實上,無論是 通用控制 還是 多屏協同,它們的思路無非是 讓一套外設連接多個設備,而這種理念早已被羅技,微軟等計算機周邊設備制造商實踐過最初,外設在設備間的流轉需要用戶主動按下切換按鈕,而如今,用戶在 PC,Mac 上安裝配套軟件后,外設可在鼠標移動至屏幕邊緣時自動切換連接的對象,甚至連文件也能在設備間自由傳輸這是不是與 通用控制多屏協同 無比相像在我看來,macOS 與鴻蒙無非是把第三方早已實現的功能集成到系統中,討論蘋果與華為 誰借鑒了誰 毫無必要
iPad 妙控鍵盤發售前,K380 是我使用頻率最高的外設。。
想要使用 Logitech Flow,用戶首先得購買支持該功能的羅技鼠標。
綜上,本文的焦點不會放在 通用控制 的基本功能上,因為跨屏操作這事兒并沒有新鮮度可言。我之所以認為 通用控制 值得用一篇文章來介紹,還是因為蘋果在細節處下的功夫:
這些細節處理可能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胃口,但我相信,了解蘋果研發產品的思路,對國產廠商打磨新功能是有所幫助的。
02 設備連接
作為 WWDC2021 的主要亮點,通用控制 沒有被當作旗艦產品的專屬特性,而是廣泛兼容早至 6 年前的蘋果舊設備。以下是具體機型:
MacBookPro,MacBook,MacBook Air,iMac,iMac,iMac Pro,Mac mini,Mac Pro
iPad Pro,iPad Air,iPad,iPad mini
目前,通用控制 仍是測試版本本文的功能體驗基于 macOS 12.3 Beta 2 與 iPadOS 15.3 Beta 2 系統版本相比 Beta 1,通用控制 的穩定性上升了一個臺階,已經充分達到日用水準
參與測試的機型:MacBook Pro 2021 amp, 2017,iPad Pro 2021 amp, 2018
自 iOS8 與 macOS Yosemite 開始,蘋果在其生態系統中引入了一個名為 連續互通 的框架家友們熟知的隔空投送,App 接力,通用剪貼板等都在該框架內連續互通 的本質是一套蘋果設備間的通訊方案,它包括:蘋果自研的 Apple Wireless Direct Link,AP 網絡,低功耗藍牙等這就是為什么 連續互通 框架中的功能都要求開啟設備的 Wi—Fi 與藍牙盡管沒有官宣,我認為 通用控制 的運行仍然需要 連續互通 框架
1. 不依賴路由器Logitech Flow 要求所有設備都連接至同一個 Wi—Fi,這就導致外設自動流轉的速度極大依賴 Wi—Fi 信號的強度與穩定性
2. 學習成本低一如 macOS X 中的 Bonjour,蘋果設備間建立通訊是全自動的過程,用戶只需登陸同個 Apple ID,剩下的配置全都交給系統即可
Mac 端,通用控制 在系統偏好設置顯示器高級… 中默認開啟
iPad 端,通用控制 在設置通用隔空播放與接力中默認開啟
當軟件,硬件的最低要求全部滿足時,啟動 通用控制 易如反掌。你只需將 Mac 的鼠標移動到屏幕邊緣,附近的 Mac,iPad 上就會在邊緣彈出提示條:
即使是測試版,該提示條也擁有完美的毛玻璃視覺效果蘋果 UI 的一致性,美觀性值得友商學習
動圖:鼠標首先被滯留在提示條內,而不是立刻進入設備的桌面此階段,用戶可移回鼠標終止連接當用戶繼續移動鼠標時,提示條會被頂出一個鼓包,最終釋放鼠標
動圖:通用控制 建立后,鼠標在設備間的移動沒有可感知的延遲。
動圖:Mac 的鍵鼠遠程控制 iPad 時穩定,流暢令人驚訝的是,我曾購買妙控板藍牙連接 iPad 來使用 iPadOS 的鼠標,其延遲明顯比有線連接的 iPad 妙控鍵盤要大而 通用控制 的延遲堪比有線連接
我在開頭提到,通用控制 的思路是 讓一套外設連接多個設備,但這個描述對 通用控制 仍不準確,因為連接在 iPad 上的外設同樣能控制 Mac換言之,蘋果并不是把 Mac 的鍵鼠用軟件模擬成一個藍牙設備,然后無線連接 iPad,相反,真正在設備間共享的,其實是 光標 這個虛擬物體此設計讓 通用控制 網絡中的所有設備地位平等,即不存在 發送方 與 接收方,而全部都是 控制方擁有 Apple ID 的你,就是 通用控制 的主宰
用 Mac 控制 iPad 時,系統自帶的觸控板手勢均可使用如果你在 Mac 端還開啟了 三指拖拽,則會觸發一個 Bug:iPad 既會觸發 拖拽 命令,如圖中 App 圖標的移動,又會觸發 多指操作,如圖中多任務界面的開啟鍵盤功能正常
Mac 端通過第三方插件實現的觸控板手勢無法在 iPad 上使用。
用 iPad 控制 Mac 時,觸控板手勢全部失效,甚至連 雙指滾動頁面 這種基本操作也不行鍵盤功能正常
用 Mac 控制 Mac 時,系統自帶的觸控板手勢均可使用,但第三方手勢依然無法使用PS:miniLED 屏幕不會在相機中留下摩爾紋,有點意思
通用控制 連接兩臺設備時,它們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理想情況下,Mac 能識別 iPad 是在機器的左側還是右側,然后讓鼠標符合直覺地流轉過去,如下圖所示:
動圖:改變 iPad 的位置,提示條始終在 iPad,Mac 相鄰的邊緣彈出。,蘋果今日向Mac電腦用戶推送了macOS11開發者預覽版Beta3更新,本次更新距離上次發布隔了1周時間。
乍一看,Mac 似乎能辨別 iPad 的位置,但是考慮到通用控制的兼容性和少量出錯的場景,蘋果很可能在其中使用了猜測的方法,而猜測的線索便是用戶的操作試想:你將 iPad 放在 Mac 的左邊,那自然想將鼠標往左側移,反之亦然而當 iPad 位于 Mac 左側時,iPad 的右邊緣與 Mac 的左邊緣必然相鄰,如此一來,相對位置就確定了
換言之,就算 iPad 放在左側,而鼠標往 Mac 屏幕的右側滑,依然能觸發 通用控制,只不過 iPad 位置是錯誤的。
由于 Mac,iPad 的相對位置無法自動識別,用戶想改變設備的空間關系,就需要在 Mac 的系統偏好設置中手動調整盡管 通用控制 必須使用 Mac 屏幕的左,右邊緣觸發,但將 Mac 的底邊作為共享的邊界也是可行的
動圖:拖拽 iPad 屏幕的示意圖,用戶就能自定義 iPad 的位置。
iPad 的擺放位置是有限制的,比如 iPad 不能置于 Mac 的頂端。
當 Mac,iPad 進入鎖屏狀態時,通用控制 將斷開此時用戶必須再次移動鼠標至邊緣,觸發 通用控制 的連接不過,如果你在設置中勾選了 自動重新連接,那當附近的設備被再次喚醒后,它們會自動進入 通用控制 狀態
動圖:通用控制 的中斷與重連。
03 拖拽體驗
相比能跨設備使用的鼠標,鍵盤,文件的跨設備拖拽是 通用控制 的另一亮點盡管隔空投送基本解決了蘋果生態的數據傳輸問題,但與它相關的按鈕一般藏在系統級的共享菜單中,且并不是任何數據類型都支持隔空投送伴隨著適配 拖拽 特性的 iPad / Mac App 越來越多,通用控制 得以實現 隔空投送無法完成的便捷操作
文件跨設備拖拽時,其縮略圖會自然地穿過屏幕邊界,這大大降低了設備間的割裂感。
動圖:文字的跨設備拖拽如果使用隔空投送,用戶只能傳輸整個網頁至 Mac,而 通用控制 則讓 iPad App 更直觀地與 Mac 聯動
拖拽文件時,數據的無線傳輸速度決定著用戶體驗我使用一個大小為 3.3GB 的文件來測試 通用控制 的傳輸速度,方法為:用秒表記錄文件傳輸完畢的時間,然后將文件大小除以該時間得到速度傳輸重復三次
-
無線模式時,通用控制 平均速度為 91 MB/s,無失敗,此速度介于 USB2.0 與 USB3.0 之間,
-
由于蘋果宣稱 通用控制 也支持有線連接,我在插線情況下再次測試傳輸速度,結果不變,
-
隔空投送時,平均傳輸速度為 71 MB/s,略慢于 通用控制 的文件拖拽。
04 多設備組合
至此,通用控制 相比 Logitech Flow 或鴻蒙 多屏協同 只是操作有差異,核心功能仍相同不過,通用控制 可同時連接兩臺以上設備的能力才是它最大的優勢將 iPad 作為第二屏幕的 隨航 功能早已有之,但 隨航 僅支持一臺 Mac 連接一臺 iPad,而無法像連接顯示器般一次性擴展四個,縱觀整個 連續互通 框架,設備間的互動總是限制在兩點之間,通用控制 的多設備組網尚屬首次
與連接一臺設備類似,讓 通用控制 連接第二臺 iPad 的方法便是將鼠標移向 Mac 屏幕閑置的一側,然后觸發相同的提示條三臺設備必須登錄相同的 Apple ID,這是設備間互相識別的關鍵
第一臺 iPad 成功連接在 Mac 的右側。
第二臺 iPad 成功連接在 Mac 的左側。
此時,用戶可在設置界面管理兩臺 iPad 的空間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 Mac 沒有識別 iPad 位置的能力,如果用戶在兩臺 iPad 均亮屏的情況下嘗試啟動 通用控制,Mac,iPad 的相對位置很容易錯亂據我觀察,后亮屏的 iPad 會先被 Mac 發現并連接
動圖:無論將鼠標滑動到 Mac 屏幕的左側或右側,響應 Mac 的 iPad 始終是右側那臺。
既然用戶能自定義設備的位置,那我們就可以實現一些騷操作比如:把兩個 iPad 相鄰放置,實現 iPad 與 iPad 的無縫連接
不出意外,跨設備的文件拖拽此時仍然有效,于是我們就能將一臺 iPad 的文件拖入另一臺中建議蘋果將 通用控制 的啟動權開放給 iPad,這對擁有多臺 iPad 的用戶十分有用
當然,文件也能在三個設備中逐個拖拽盡管 MacBook Pro 的觸控板已經很大,想將光標移動三個屏幕的寬度仍然吃力此類操作更適合藍牙鼠標
伴隨著設備的升級換代,部分用戶手頭會積累多臺舊 iPad 和 Mac,而借助 通用控制,老設備也能成為算力并加入到工作流中來我目前只有四臺符合要求的 iPad / Mac 設備,因此最多組成四個節點的控制網絡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 Mac 能啟動 通用控制 組網,理論上 Mac 數量越多,網絡的上限越高
動圖:橫跨四個屏幕的文件拖拽操作。
相比將 iPad 作為擴展屏幕,通用控制 的顯著優勢就是讓 iPad App 在不浪費 iPad 存儲,算力的情況下,與 Mac 配合使用比如,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會使用 iPad 端的 Notability 做筆記之前,我用兩套外設分別控制 Mac 與 iPad 來寫報告,看筆記后來,我在 Mac 上安裝了電腦版的 Notability,然后把 iPad 的筆記同步過來,方便操作的同時占用了 Mac 的性能與空間如今有了 通用控制,我不再需要讓同一份資料拷貝兩次來實現設備間的聯動Mac 專心做復雜任務,iPad 專心做便攜任務,需要共享的數據直接選中,拖拽,好不快活
此外,如果你的工作場所有公款采購的蘋果設備,通用控制 可以打破公司電腦和私人電腦間的界限,極大便利了數據的處理與傳輸比如,我的工位有一臺公司出資的 Mac Pro這臺 Mac Pro 性能強勁,專門用來處理較大的工程,并且部署了高價購買的正版軟件最初,我只能通過 U 盤在 MacBook 與 Mac Pro 間傳輸數據,且桌子上如果放了 Mac Pro 的鍵鼠,也就放不下 MacBook 了借助 通用控制,我現在能用 MacBook 直接操作 Mac Pro,清理 U 盤,查殺病毒都成為過去式
05 總結
世人常期待蘋果能不斷推出 喬布斯式 的創新,因此當蘋果的某個功能 新意不足 時,就喜歡對其冷嘲熱諷我認為,一個公司的延續不可能依靠顛覆過往的創新,因為這種創新是具有破壞性的:如果手機能擁有電腦的性能,續航,軟件,屏幕大小,且又通過某種方式保持便攜性,那人們還會購買電腦嗎蘋果不希望用 iPhone,iPad 去革 Mac 的命,于是 通用控制 出現了在這幾天的體驗中,我那些已經處于吃灰狀態的老設備又開始散發余熱我曾認為蘋果構想的設備生態是 1 + 1 + 1:電腦,平板,手機有一個就夠了,一臺設備就能提供全部功能,而現在,蘋果生態變成了 N + N + N:淘汰的同類舊設備依然有用,它們的性能,存儲可以讓新設備更上一層樓,而不至于被丟棄在房間的角落
點擊此處下載壁紙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