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水利廳2日發布消息稱,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民生項目——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迎來新進展,該工程下穿獅子洋輸水隧洞順利貫通。
根據消息顯示,該工程建成后,將實現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引水,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生活生產缺水問題,并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會議指出,三市人民政府要切實落實地下水超采責任。水資源涉及許多部門和行業。
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獲悉,到目前為止,該工程已累計完成48臺盾構始發,1065公里掘進,10余條隧洞貫通,有望于2023年底建成通水。。
珠三角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尤其是在珠江口獅子洋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異常復雜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在此區域的輸水隧洞長約6.6千米,其中獅子洋隧洞長約3.2千米,最大埋深近60米,沿線還有多條獅子洋斷裂帶,面臨線路埋深大,圍巖透水強等多重挑戰
廣東省水利廳稱,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由一條干線,兩條分干線,一條支線,三座泵站和四座調蓄水庫組成,工程全長113.2公里,設計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總投資約354億元人民幣,施工總工期60個月。該市應堅持測定和測量水的原則,對癥下藥,實施綜合政策,逐步壓縮管理責任。市水利部門要加強地下水禁采區管理,嚴格審批取水,加強取水監管;加快確定地下水管控制指標,應嚴格確定。
伴隨著此次下穿獅子洋隧洞的順利貫通,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進程已過半,為工程提前建成通水,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堅實的保障接下來,該工程將加快推進全面貫通,全面襯砌施工,目標直指全面建成通水
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東江作為支撐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水源,目前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38.3%,逼近國際公認的40%警戒線,而西江水資源利用率卻相對較低珠三角水資源與生產力布局不匹配,不平衡問題突顯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設,就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不匹配,不平衡問題,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問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