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這一年,銀行業十大焦點
主動謀變,搶占先機。
2021年,在實體經濟逐漸復蘇背景下,銀行業主要指標表現持續改善,資產規模穩步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行業景氣度有所提升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9月末,商業銀行資產總額達275.9萬億,較去年同期增長8%,不良貸款總額為2.83萬億元,同比增速下降到—0.1%,今年前三季度,銀行業累計實現凈利潤1.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與此同時,伴隨著監管政策的出臺和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業迎來諸多變化,從存款利率改革到信貸結構調整,再到理財業務創新,理財子公司陸續成立,以及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等,行業整體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與機遇,各家機構主動謀變,蓄勢搶占先機歲末年初之際,第一財經梳理了2021年銀行業年度十大焦點事件,與你一同回顧銀行業這一年
1,規范銀行互聯網存貸業務
2021年,商業銀行的互聯網存貸業務雙雙受到嚴監管今年1月15日和2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先后發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明確規范了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展業的相關事項,并從多維度細化審慎監管要求,統一了監管標準,引導商業銀行合規展業,對于防范金融風險,彌補制度短板具有積極意義
2,要求貸款產品明示貸款年化利率
一直以來,貸款市場上如日利率XX起,月利率XX起的廣告話術屢見不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借款人對貸款利率的正確判斷但今年以來,這類宣傳噱頭已得到嚴格管理日前,央行發布第3號公告,稱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營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也可根據需要同時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應比年化利率更明顯這一政策的出臺,代表著國內對貸款市場的監管又向前進了一步,對于提升貸款利率的透明度,減少借款人落入各類借貸陷阱,以及保護借款人的合法權益將起到積極作用
3,銀行存款利率改革,優化上限確定方式
繼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后,存款市場在今年迎來重大變化日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優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確定方式,將原由存款基準利率一定倍數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為在存款基準利率基礎上加上一定基點確定存款利率定價機制改革主要是定價方法的切換在業內人士看來,改革本身的信號意義大于實際影響,屬于改革降成本本次改革限制或壓減加點幅度,有利于存款利率下行,進一步促進降成本
4,資管新規配套政策陸續落地
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最后一年,銀行業正加速推進理財凈值化轉型,在此背景下,從理財產品銷售管理到現金理財管理,再到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等,相關配套監管措施也相繼出臺,影響深遠,為理財業務的平穩過渡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朝弟曾于10月表示,從前期摸底情況來看,預計今年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可以如期完成整改任務對于個別銀行剩余的少量難處置資產,按照相關規定納入個案專項處置,直至全部清零
5,理財子公司隊伍有序擴容
今年以來,作為銀行理財轉型的重要一環,理財子公司逐漸崛起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力軍截至2021年年末,共有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包括25家銀行理財公司和4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其中22家已獲批開業具體來看,六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均已開業,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除浙商銀行外,其他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已開業或正在籌建與此同時,銀行理財規模也在穩步回升據銀行業理財登記中心數據,截至三季度末,銀行理財規模存續余額27.95萬億元,同比增長9.27%,增速較上半年提高近4個百分點,同期,銀行理財凈值化產品占比達86.56%,較上半年提高7.5個百分點,凈值化轉型明顯提速
6,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落地
2021年,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再進一步日前,跨境理財通試點啟動儀式舉行,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統籌指導下,由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牽頭,廣東,深圳銀保監局,證監局共同參與起草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也正式發布,拉開了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購買理財產品的序幕跨境理財通試點的開通為大灣區內地及港澳居民個人跨境投資開辟了新的通道,將進一步便利大灣區居民享受優質金融服務,推動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并為港澳金融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7,養老理財試點開閘
2021年,市場眾盼已久的養老理財試點開啟日前,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稱自2021年9月15日起,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武漢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和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圳市,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青島市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試點階段,單家試點機構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限制在100億元人民幣以內市場專家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養老理財試點,有助于促進養老金融服務市場形成開放競爭的格局,有利于養老第三支柱的發展
8,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出爐
繼2020年末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正式落地后,2021年我國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出爐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包括6家國有商業銀行,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4家城市商業銀行,《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同時出臺專家認為,這一名單的出爐標志著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框架基本確立和落地,顯示出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審慎性進一步增強,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國內金融監管質效,促進與國際金融監管接軌,增強我國金融系統穩定性
9,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低碳減排
我國綠色金融體系起步較早,在支持低碳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21年以來,綠色金融在標準制定,激勵政策,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了力量根據央行提供的數據,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已達14.7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6.5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98萬億和2.91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9%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雙碳目標相關工作正式進入快車道,綠色金融支持低碳減排力度開始跨越式的提升
10,房地產金融調控加強
2021年以來,在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實施之下,監管部門加強了對各類資金流入房地產的統計監測,并引導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合理增長,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制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再疊加房企三道紅線融資約束,頭部企業爆雷等因素影響,房地產行業曾出現了一輪信用收縮不過,步入四季度,政策面頻吹暖風,房地產貸款在10月和11月連續兩個月回暖央行表示,未來將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在中央和地方調控政策持續加碼的影響下,三季度江蘇樓市逐漸回歸理性。第一批“兩集中”供地出讓后,江蘇多個城市也對第二批集中供地進行了管控升級,土地市場明顯降溫。請看2021年1-9月江蘇省房地產企業表現如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