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到2025年力爭70%規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
最近幾天,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兩步走目標: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其中,到2025年的具體目標為:一是轉型升級成效顯著,70%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二是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三是基礎支撐更加堅實,完成200項以上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建成120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在12月28日工信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并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不斷突破,并與先進制造技術加快融合,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制造業發展面臨供給與市場需求適配性不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受到挑戰,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突出問題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劃》延續了政策對制造業數智化的強力支持有助于強化我國制造業智能化水平,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通過試點示范,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強化標準體系規范等方式,推動制造業和數智技術融合同時,《規劃》適應全球技術發展趨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逐步深化,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與制造業加速融合,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態勢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機遇
《規劃》提出‘兩步走’目標,是從我國制造業發展實踐出發,實事求是的部署盤和林進一步表示,在全球制造業數智化的大趨勢下,《規劃》保持了政策延續性,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示范效應,帶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向更高層次發展
此外《規劃》部署了四大任務和六個行動四大任務是指:加快系統創新,增強融合發展新動能,深化推廣應用,開拓轉型升級新路徑,加強自主供給,壯大產業體系新優勢,夯實基礎支撐,構筑智能制造新保障六個行動包括:智能制造技術攻關行動,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行動,行業智能化改造升級行動,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發展行動,工業軟件突破提升行動,智能制造標準領航行動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步走目標中,第一步比較容易實現,目前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可以實現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則有待提高,未來在計劃,生產,倉儲,運輸等環節可以加強智能化管理第二步要求較高,需在智能化改造和制造裝備升級方面加大投資在制造業智能化升級過程中,要考慮員工培訓和崗位調整帶來的就業問題
然而,傳統的軌道交通系統設計采用單功能定制設計模式,缺乏成長和進化能力。在傳統的建設,運營,管理模式下,我國的智慧地鐵系統多呈煙囪狀,單點業務孤立發展,專業子系統復雜,就像孤島一樣,導致一個功能的增加或修改,不僅難度很大,還需要多方聯動調試,成本高昂。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