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領事與列支敦士登王子就民主自由等話題筆談
中國駐蘇黎世兼駐列支敦士登公國總領事趙清華日前在和歐洲地緣政治咨詢智庫創始人,列支敦士登王子米夏埃爾筆談時表示,中國政府致力于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權利。
2021年年末,米夏埃爾致信趙清華,就他感興趣的民主自由,中國經濟,老齡化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問題,趙清華對此予以解答和交流日前,列支敦士登主流媒體《人民報》全文刊登了這次年終筆談的實錄
米夏埃爾在信中表示,他是一個歐洲古典自由主義者,認為人身自由,個人隱私和自我責任等至關重要,但中國在這方面的做法和歐洲國家有所不同,除了國情和文化差異的因素外還有什么原因。
趙清華回答說,中國政府同樣致力于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權利與此同時,中國人民對政府的期待更高,期待政府能夠有效解決各類社會和民生問題,提高生活水平,增強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國人民評價一種制度好不好,關鍵要看能否帶給人民幸福生活,能否實現持續的經濟發展,良好的社會治理等
對米夏埃爾有關現代技術與社會信用體系之間關系的問題,趙清華表示,運用數字化等技術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創新,是各國的普遍做法中國引入社會信用體系旨在強化全社會的誠信意識,提高信用水平柏林自由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80%的受訪中國人對此持積極看法
關于米夏埃爾在信中非常感興趣的中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問題,趙清華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融入國際大循環,但最近幾年來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已經改變,中國經濟外貿依存度已由2006年的67%下降至目前的30%左右,內需已連續多年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未來,中國外貿總量將持續增長,中外經濟融合度將提升
米夏埃爾在筆談中提到,戰略科技領域的競爭是當今全球的一個重要話題,有時我們感到北京和華盛頓似乎正在進行相關領域的一場角逐趙清華回應,科技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2020年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超過60%,創新型國家為70%左右,兩者之間差距越來越小中國愿意同包括美國,歐洲國家在內的各國加強科技交流合作,任何國家都不應人為制造障礙以阻斷科學知識的交流共享,更不能將其作為謀求和維持霸權的工具
)article_adlist——>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