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結束九連降,11月CPI同比上漲2.3%創年內新高
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物價指數。
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較上月提高0.8個百分點受季節性消費需求增長及短期肥豬供給偏緊等因素影響,豬肉價格結束九個月的連續下降,環比上漲12.2%
11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9%,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多個品類的工業品價格由漲轉跌但受國際油氣價格高漲影響,PPI增幅下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10月份PPI—CPI之間的剪刀差達到歷史最大的12個百分點,而11月剪刀差有所回縮,降至10.6%,但仍居歷史高位。
食品價格拉動CPI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4%其中,城市上漲0.3%,農村上漲0.6%,食品價格上漲2.4%,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上漲0.9%,服務價格下降0.3%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11月CPI同比繼續運行在2.0%附近,主要是國內疫情受控,疊加季節性因素,需求有望進一步增強,但國內必需消費品供給充足,果蔬,能源工業原材料商品保供穩價措施效果釋放,加之基數效應減弱,國內物價有望保持溫和。看到價格沒有反彈的希望,許多農場加大了銷售力度,所以他們集中精力推出他們的員工。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分析稱,受季節性消費需求增長及短期肥豬供給偏緊等因素影響,豬肉價格由降轉漲,上漲12.2%,各地多措并舉保障菜籃子供應,伴隨著蔬菜上市量逐漸增加,鮮菜價格漲幅比上月大幅回落9.8個百分點。
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2021年11月份,豬肉價格走高,同比降幅呈現收窄態勢,豬肉批發均價為23.98元/公斤,環比上升22.9%,同比下降39.3%。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11月份豬肉價格出現明顯反彈,一方面是由于冬季到來,豬肉消費需求回升,另一方面是由于生豬供給。
周茂華表示,由于全球經濟受天氣與季節性因素擾動,不排除豬肉與果蔬價格受未來還會出現短暫波動,但在保供穩健政策組合拳,市場機制作用下,物價食品價格整體溫和可控。
PPI觸頂,剪刀差初步回落
伴隨著保供穩價政策落實力度不斷加大,煤炭,金屬等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PPI環比和同比漲幅均有所回落,從環比看,PPI由上月上漲2.5%轉為持平從同比看,PPI上漲12.9%,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
董莉娟分析指出,多部門聯動遏制煤炭價格非理性上漲,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由上漲20.1%轉為下降4.9%,煤炭加工價格由上漲12.8%轉為下降8.4%金屬行業保供穩價效果顯現,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由上漲3.5%轉為下降4.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由上漲3.6%轉為下降1.2%
周茂華表示,PPI同比增幅有望進一步縮窄,主要是受國內保供穩價政策效果初現,美聯儲轉向鷹派等因素影響,能源,工業原材料商品價格漲勢有望趨緩,加之去年的基數效應,預計PPI同比增速將呈現穩中趨緩走勢。
王軍表示,11月PPI增速雖有下降,但不及預期,主要是受國際原油,天然氣價格高位波動,帶動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上行,尤其是原油庫存目前整體較低,OPEC釋放產能的積極性不高,原油在明年還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
同時,也出現了工業品上下游的價格傳導影響,電熱供應,農副食品加工,紡織業價格均出現小幅回漲。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10月份PPI—CPI之間的剪刀差達到歷史最大的12個百分點,而11月剪刀差有所回縮,降至10.6%,但仍居歷史高位。
周茂華指出,保供穩價政策的效果仍在持續釋放,伴隨著全球疫苗接種推廣,疫情對經濟限制將逐步減少,全球經濟逐步向趨勢水平回歸,大宗商品市場將逐步回歸基本面,同時在今年高基數的影響下,預計國內PPI同比回落將越發明顯,剪刀差有望進一步縮小。“最近豬肉價格大幅下跌,這也與養殖場集約化有關。上半年有業內人士預測,生豬價格將在7-8月或8-9月反彈,但7-8月價格一直處于低位調整狀態。
王軍認為,接下來,宏觀政策要繼續做好跨周期調節,加強政策前瞻性和協調性,加大力度提振內需,激發經濟增長動力,同時,也要繼續緩解主要能源品供需矛盾,繼續幫助市場主體應對原材料漲價的影響,應對好外來通脹壓力輸入的風險沖擊。”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彤說。
——>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