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政策擴面提標
保險護航 安心種糧
近期,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印發通知,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2022年實現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全覆蓋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政策進一步擴面,提標,將如何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財政又將如何發揮支持作用
擴面——
將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納入保障
去年快速理賠,我體會到保險的好處今年種植了240畝,全都參加了小麥全成本保險山東省肥城市王莊鎮孝堂峪村種糧大戶尹林林說去年4月,一場倒春寒讓尹林林的181畝小麥產量受損,小麥完全成本保險讓他得到每畝553元的賠付
同樣受益的還有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七里河鎮上坎子村村民吳利民去年6,7月間,錦州遭遇旱災,其中義縣大田玉米嚴重受損我是十里八村承包土地最多的,趕上大旱,給土地流轉者的承包款都成了問題多虧有了玉米收入保險,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投保的1742.24畝玉米收入保險,繳納保費4.02萬元,獲得賠款24.04萬元
從2018年開始,中央財政在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湖北6個糧食主產省份的24個產糧大縣開展了為期3年的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眾多像尹林林和吳利民這樣的農戶嘗到了甜頭,要求政策擴面的呼聲很高。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在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對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投保農戶實施保費補貼今年覆蓋500個產糧大縣,約占實施地區的60%,2022年實現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全覆蓋同時,本次擴大政策實施范圍,還將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都納入了保障范圍,契合新型經營主體的風險保障需求,政策實施范圍內的全體農戶可自主自愿投保
提標——
保障水平高,最高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80%
農業保險是農業生產保障的重要手段自2007年中央財政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我國農業保險不斷擴面,增品,提標,覆蓋三大糧食作物,天然橡膠,油料作物等16個大宗農產品及60余個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
每畝保障金額930元,完全成本保險相對普通小麥種植保險保額每畝提升430元,保障金額不僅覆蓋了小麥種植的種子,肥料,農藥,機耕等直接物化成本,還包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尹林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完全成本保險,種植收入保險能夠顯著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主要原因之一是保險保障水平高,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險金額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農業生產總成本,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險金額覆蓋農業種植收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兩個險種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大大超過了傳統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最高40%的保障水平,極大穩定了投保農戶種糧收入預期,同時有效防止脫貧糧農返貧現象的發生
不僅保障水平高,責任范圍也更廣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險責任涵蓋當地主要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和意外事故等,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險責任涵蓋農產品價格,產量波動導致的收入損失,保險責任范圍設置相當廣泛,基本解決了農民種糧的后顧之憂
稻谷,小麥,玉米是老百姓飯碗里的主要糧食品種,針對這三種事關國計民生的主糧作物,財政部早已有農業保險政策安排比如具有低保障,廣覆蓋的特點,面向全體農戶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保障水平覆蓋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還有已在500個產糧大縣開展的農業大災保險試點,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保障水平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和土地成本新政策如何與已有政策相銜接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結合我國農業保險發展實際,在對幾個險種進行分析評估后,明確作為基本險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將長期保留,主要源于部分小農戶等投保主體可能更偏好自繳保費較低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宜給予農戶根據自身需求和經濟實力選擇險種的權利同時,該負責人表示,將于2022年起取消農業大災保險,因為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保障水平更高,符合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階段和實際,而農業大災保險屬于一項過渡性的試點政策,可由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替代,考慮到2021年已有農戶投保農業大災保險,將于2021年保留用于過渡
保障——
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農戶保費
兩類保險的擴面,提標離不開有力的財政保障通知規定,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投保農戶保費實施補貼,補貼標準為在省級財政補貼不低于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補貼45%,對東部地區補貼35%,未對農戶自繳比例和市縣財政承擔比例作出要求,由實施地區省級財政結合實際自主確定
今年1—3月,財政部已就預算安排與13個糧食主產省份進行了反復測算,確定擴大政策實施范圍所需財政資金。銀行退費率從去年底的8%下降到今年9月的0.8%,農業保險理賠支付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大幅提升。
近些年,我國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加速,財政支持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2020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815億元,成為全球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保費的補貼資金達285.39億元,為1.89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13萬億元,中央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果放大145倍
現代農業越發展,規模化程度越高,金融保險越重要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國情的農業保險四梁八柱,構建了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補貼體系,下一步要從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角度出發,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破,圍繞切實加大金融資源向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傾斜力度,精準把握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方向,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該負責人表示,具體將從以下幾方面推進:一是建立健全制度體系,修訂《農業保險條例》,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二是用足用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支持政策,用好保費補貼存量,擴大保費補貼增量,充分利用國際規則,發揮好農業保險作用,三是加快建設農業數據信息服務平臺,使其近期成為政府管理農業保險的重要工具,遠期成為承接支農惠農政策和指導農業生產的重要抓手,提高農業保險政策的精準性,實效性,四是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探索開展農業保險創新試點,開發標準化農業保險產品,完善風險區劃和費率調整機制,五是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形成多方參與,風險共擔的全鏈條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據了解,從PICCP&C四川公司兩個月的試點數據來看,僅用一個月時間,就能實現“網絡對接”“數據對接”“賠款支付”;累計通過社保卡支付農業保險理賠10萬余件,社保卡支付成功率99.2%。。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