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藝術這是一個很難下結論的問題,但藝術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審視生活的靈感,無疑是它最吸引人的特點之一馬蒂斯在1905年創造了《打開的窗戶》櫥窗里擺滿了五顏六色的風景,與那個時代的印象主義完全不同,標志著現代主義繪畫的開始經過15年的發展,華僑城loft也成為了向公眾開放的文化藝術之窗
日前,由深圳華僑城LOFT主辦,藝術機構深圳館策劃的2021華僑城LOFT公共藝術展——的開放之窗正式開幕。
本次公共藝術展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視角出發,從公園的海報欄中汲取靈感本次展覽以打開窗戶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大灣區的梁泉,周立,馮雪,潮團,李鏡湖,明天見等六位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參展藝術家們以獨特的視角,圍繞局部,集群,色彩等概念,為公園量身打造公共藝術作品,并結合公園的藝術人文環境進行呈現
展覽開幕當天,除了公共藝術作品的正式亮相,公園還在T街舉辦了以窗外的色彩為主題的創意市集,呼應敞開的窗戶,帶給市民充滿藝術趣味的創作體驗在即日起至12月19日的展覽期間,今年的公共藝術展還推出了鄰里聯動計劃等一系列活動,與園區商戶合作推出聯名款,讓藝術不僅停留在視覺層面,更直接地走進日常生活,后續將有兩個體驗項目向公眾開放,邀請公眾體驗華僑城—LOFT藝術文化的開放與活力
拉曼灣區藝術家的創造力
透過窗戶從日常生活看藝術
華僑城loft聚集了美術館,畫廊等各種創新空間,建筑師,設計師,藝術家等各種創意人才從南到北的人在這里相遇這是名副其實的深圳文化藝術之窗,散落在公園四周的海報欄是這里的一道獨特景觀海報欄——每天都穿新衣服,五顏六色的活動海報不斷貼在上面,蓋在上面,看起來就像一個五顏六色的雕塑,挺著肚子海報就像每天迎接新場景的窗戶,正對著來來往往的人們,展現著公園日新月異的日常生活,是公園最具公共性的景觀之一
在大灣區工作生活的藝術家梁泉,周立,馮雪,潮團,李鏡湖,明天見,經常在OCT—LOFT工作,他們將公園的日常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公共藝術作品中本次展覽中,梁泉將作品《書架游》藏于人行道,以一種隱秘的方式將公園的游客帶入古典皇家建筑的美學中,周立的《彩虹》是兩個雕塑的集合,是在公園里設立工作室的藝術家帶來的全新景觀同樣在公園工作的馮雪,將歷史人物,現代建筑,彩畫與《2021年的世界之窗》相結合,展現了一條穿越時空的美學通道李鏡湖的《彩虹之柱》延續了一貫的風格,用日常用品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綺優集團《BB牛》以深圳標志性雕塑孺子牛為元素,展現新一代藝術家對時代精神的詮釋,跨界組合明天見也以牛為主要元素,打造不銹鋼涂裝電動裝置《牛星高照》,為今年的回顧與期待做了注腳
本次展覽中的所有作品均來自日常生活,展現了藝術與日常生活的密切互動與聯系,以場所集群色彩三條線索串聯創意園區中軸線上的公共藝術景觀,為參觀園區的公眾打開一扇藝術之窗,就像馬蒂斯筆下的窗戶一樣,看似普通的元素,卻能從藝術的角度為日常生活帶來不尋常的靈感。。
社區體驗升級
以窗會友,讓公共藝術走進生活。
本次OCT—LOFT公共藝術展的主題開放之窗,不僅是藝術家從公園日常生活出發的藝術創作與呈現,更是公共藝術展特色的延續,讓藝術的窗與大眾相連,通過開放,多元的活動邀請大眾共同參與,為日常生活創造更多的藝術體驗。中國藝術研究院美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李義文創始人王沙宣布東南公共藝術行動正式啟動。
作為今年公共藝術展的一項特別活動,鄰里聯動計劃將與入駐園區的商戶攜手,如百花園,范樓屋,彭小觀,泥炭,一工作室一,吉科菲,王春山畫廊,茶石,凌銳金雕瓷等結合本次展覽主題,共同推出展覽專屬聯名限量產品,呼應園區公共藝術作品的美學理念,為市民拓展生活美學的維度在為期近一個半月的展覽期間,將推出兩個公共藝術項目,包括帶領觀眾參觀園區內的文藝機構,希望讓公眾以更豐富的形式認識和參與藝術
讓日常生活成為藝術之窗,從藝術之窗看向今年是生命—— 15周年的OCT—LOFT,繼續把自己作為城市的文化藝術之窗,充分發揮創意社區的屬性,不斷激發各領域之間的碰撞,融合和聯系,為公共藝術文化生活開辟更多新的可能。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