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首個電子商務相關的標準開始施行,這一標準的提出說明了我國冷鏈物流的需求正在提升。需求的提升主要來源于居民消費需求的升級以及對食品安全的逐漸重視,面對逐漸提高的要求,冷鏈物流行業的冷庫容量以及冷藏車保有量逐年上升,增速較快并且主要集中在廣東省與山東省;對于標準施行的困境,主要是當前冷鏈物流的運輸方式主要以公路為主、過于單一,對于更高的要求短時間內沒法即時滿足。
冷鏈物流行業主要上市企業:順豐控股(002352.SZ)、京東集團-SW(09618.HK)、廣匯物流(600603.SH)、獐子島(002069.SZ)、海容冷鏈(603187.SH)等。
本文核心數據:冷藏車保有量、冷庫容量、冷鏈物流需求分布、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冷藏車分布、冷庫容量分布
1、冷鏈物流新標準填補行業空白
2021年7月1日,冷鏈物流行業第一個關于電子商務的標準《電子商務冷鏈物流配送服務管理規范》開始施行,標準規定了電子商務冷鏈物流配送的基本要求、管理要求、作業流程及要求和評審及改進;還規定了末端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要求,規定了配送服務的保障要求,包括配送中的設施設備要求、配送人員要求、信息管理要求,以及配送物品的包裝要求和溫控所用的材料要求等。
在作業流程及要求中,規定了配送站暫存、收貨和垛碼等相關要求,規定了配送前、交付時,以及交接的相關要求,規定了物品拒收后的撤回要求,標準還給出了配送服務提供方的內審管理及改進要求。這一標準的施行填補了行業空白,也透露出冷鏈物流正成為市場所需。
 2、冷鏈物流新標準提出背景
——居民消費需求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冷鏈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長,同時對其品質和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據統計,2016-2020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從889億元上升到了4585億元,線上滲透率從2016年的2.8%上升到了2020年的14.6%。
并且從冷鏈物流的需求情況來看,蔬菜、水果、水產品與肉類這部分生鮮產品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最多,總計占比達到了88%。
——食品安全逐漸重視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配送尚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針對于最后一公里的操作規范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發生在最后一公里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屢見不鮮,由于服務不規范、服務水平低下、最后一公里的冷鏈管理不到位等,導致消費者投訴的案例也非常多。并且“最后一公里”配送是電商物流鏈條中成本最高的環節之一,以通達系快遞成本結構為例,派送的成本達到了總快遞成本的55%-60%。
目前行業內亟需制定冷鏈物流配送服務管理規范,以使冷鏈物流配送服務規范、快速、穩妥的發展。
3、冷鏈物流新標準支撐環境
——冷庫容量逐年增長
2015-2020年我國冷庫總量逐年上升,增速呈波動變化。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冷庫總量達到7080萬噸,折合1.77億立方米,新增庫容1027.5萬噸,同比增長16.98%。
據統計,2020年冷庫容量排行前四的省份是山東省、廣東省、上海市與江蘇省,容量均超過了300萬噸,具體分別是617.9萬噸、454.7萬噸、399.4萬噸與324.2萬噸。
注:中冷聯盟所統計的數據是通過全國重點聯系企業采集的。
——冷藏車數量逐年增長
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2015-2020年,我國冷藏車保有量逐年上升并且幾乎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2020年全國冷藏車市場保有量達到28.67萬輛,較上年增長7.2萬輛,同比增長33.54%。
從冷藏車保有量分布來看,上海市的冷藏車數量最多,達到了6410輛;其次是廣東省,有5922量;排行第三的是河南省,冷藏車數量為4741輛。
注:中冷聯盟所統計的數據是通過全國重點聯系企業采集的。
4、冷鏈物流新標準實施困境:運輸方式較單一
生鮮冷鏈運輸方式有公路冷鏈運輸、鐵路冷鏈運輸、水路冷鏈運輸、航空冷鏈運輸,也可以是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運輸。不同的運輸方式有各自的優點,適用領域也有所不同,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據統計,2019年公路冷鏈運輸主要貨物運輸量為20880萬噸,鐵路冷鏈運輸主要貨物運輸量為232萬噸,海運冷鏈運輸主要貨物運輸量為1881萬噸,航空冷鏈運輸主要貨物運輸量為278萬噸。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冷鏈物流運輸方式較單一,僅以公路運輸為主,但是冷鏈物流的服務商銷地分布比較分散,且進出口貿易物流頻繁,多數產銷地之間的運輸距離較遠。時效性強、中長距離多等特點使得采用單一的運輸方式已無法滿足運輸需求。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