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包是生命的支柱。
伴隨著空巢老人數量的逐年增加,對于子女不在身邊,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已經成為一個難題。
事實上,伴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如何加強養老服務,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也是各國關注的核心問題,其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老年人的吃飯問題
不僅是老年人吃飯背后的社會保障問題,也蘊含著老年人就餐的新商機。
本文分析了幾種典型的社區老年餐飲服務模式,并對餐飲業如何開拓市場進行了探討。
一個
人口老齡化進程正在加速。
餐飲市場需求空間大。
1.對老年餐的需求很大,而且是剛需。
面對億萬老年人的吃飯需求,如何把握老年人吃飯的難點和痛點,成為解決老年人吃飯問題的第一步。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60歲及以上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提高了5.44個百分點
大多數老年人依靠家人提供飲食服務目前,我國約97%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90%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家庭提供養老,餐飲等服務如今,很多家庭都呈現出421的倒金字塔模式一對中年夫婦需要照顧四個或更多的老人另外,獨居老人的比例越來越大,單純依靠家庭提供餐飲是不現實的
因此,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的同時,解決老年人的吃飯問題迫在眉睫此前,國家老齡辦,辦公廳等相關部門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受訪老年人中有40%以上對老年人餐飲服務有需求,在所有服務中占比最高同時,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相當普遍,很多老年人面臨舌尖上的難題
2.老年人用餐需求多樣化。
老年人的飲食特點相當特殊。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飲食特征與年輕時相比發生了顯著變化,主要體現在:
小餐伴隨著老年人生理器官的不斷衰退,其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能力下降,需要減少每餐的進食量,增加進餐次數
幾個品種食物種類要多,這樣才能保持全面均衡的營養攝入
巨大的差異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老年人經常患有慢性病因此,脂肪,鹽和糖的攝入量有很大的不同
同時,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程度,將老年人的飲食需求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飲食的生理需求和飲食的食品安全需求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老年人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得安全健康
在保障老年人餐飲安全方面,最近幾天,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強化養老服務領域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見》號文件,對養老服務領域食品安全作出安排意見首次將社區老年人餐桌,食堂納入監管范圍,要求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按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食品經營,確保食品安全
對口味和飲食類型的需求老年人希望他們吃的食物質量好,種類多,他們追求菜肴的顏色,香味,味道和形狀均衡飲食的需要
對飲食環境和體驗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就餐環境和設施是否給老年人帶來方便和舒適,比如增進友誼,緩解孤獨,和老朋友敘舊等而且食物的各種感官指標都很優秀,讓老年人能夠獲得更高程度的飲食體驗
二
老年人餐飲服務現狀及服務模式分析。
1,發展現狀。
餐飲服務作為顧中一老年社區的一項重要服務,自興起以來就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號文件指出,要全面推進社區居家養老全覆蓋,依托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等資源,提供助老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等上門服務,提高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和服務水平。
養老飲食服務的重點保障對象是老年人,獨居者,殘疾人和智障者,以及對飲食服務有強烈需求的經濟困難人員。
針對老年人多樣化的餐飲需求,各地提出了各種具體方案目前,許多地區的老年餐發展已經取得了:份的初步成功
北京:依托社區養老站,北京老年餐飲點數量加速。
截至目前,已提供助餐服務的養老服務站684個,其中東城45個,西城31個,朝陽118個,豐臺48個,石景山33個,房山57個,通州81個,昌平30個,大興52個,門頭溝15個,平谷14個,懷柔53個。
以西城區龔建李楠養老服務站為例,輻射周邊5個社區,每月接待四五千人25元的老年餐,刷老年卡后優惠價格18元,營養豐富,營養均衡,有餐食和客房服務
目前,上海共有社區食堂200多家,家,普通人家門前有助餐1000多份。
老年人社區餐飲服務場所建設已經列入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2019年,增設200個社區老年人就餐點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根據規劃,未來4年,上海社區老年食堂將在各鎮開花今年,上海又增加了200家
助餐場所的市政府實事項目已完成212個。
到2022年,上海市助餐服務點數量,將在2019年近800個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即不少于1600個,助餐服務供給能力,也將在2019年日均服務約8萬人的基礎上翻番,達到日均16萬人,覆蓋全市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的5%。
2,老年餐飲的服務模式分析
1)堂食助餐點模式
社區老年食堂模式是最為常見的老年餐飲服務模式,多位于老年人居住較為集中,需求旺盛的社區,通過新建或改造提升等方式, 在居家養老服務站配置老年食堂, 就地滿足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
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的社區食堂都屬于惠民食堂,不以盈利為目的,由街道出資,社區主導,專門機構運營,志愿者參與,愛心捐款資助共同打造因此,現在很多養老餐飲點都處于虧損狀態
2)傳統送餐模式
傳統老年送餐是政府資助的群體送餐,即居家老人提前向社區助餐點提出送餐需求,助餐點再將供餐需求反饋給餐飲公司,餐飲公司制作完成后由送餐公司統一按照既定路線逐一送餐。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餐的配送與普通外賣的形式不同。
普通外賣是需求方通過訂餐平臺向餐館提出送餐申請,餐館再委派外賣公司送餐上門,而傳統老年送餐是政府資助的群體送餐。
通常,由于人力不足等客觀條件限制,老年餐只能送到一些社區的助餐點,再由委托的送餐公司送至老年人手中,無形之中增加了送餐過程的中間環節因為老年餐沒法做到及時送餐入戶,市場需求和供給能力的矛盾也就凸顯
3)網上平臺訂餐
互聯網+養老助餐配送模式是指居家老人通過智能手機點擊進入外賣 APP 中專門的老年食堂選項卡,然后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一家社區老年食堂,下單之后等待配送員送餐既可。
針對部分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政府會發放老年手機,按下綠鍵,通過服務商平臺實現網上訂餐。
這種模式也是當前各地積極探索的主要模式。
一方面,互聯網的優點是快速,便捷,高效,居家老人在家使用手機就能實現個性化點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餐飲企業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物流平臺有著專業的配送隊伍,由于養老餐配送的特殊性,相對于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而言,配送更具專業性和安全性
比如,餓了么美團等就可以充分借助旗下的蜂鳥,美團專送即時配送物流平臺和專業的配送團隊,來實現便捷,快速的養老用餐服務。
當前,外賣平臺還在不斷探索新的助餐模式。
餓了么數字助餐設立了助餐驛站,并為老年人定制了三種不同的用餐模式,包含傳統的送餐上門服務,選擇盒飯到驛站進行就餐的團餐模式,以及直接在驛站進行就餐的到店模式。
針對高齡老人或智能手機操作不便的老人,平臺還將推出適老化界面,對養老服務驛站,社區居民,照護人員進行一系列的培訓,方便老人使用。
4)技術賦能模式:互聯網 + 智慧餐飲
今年7月,上海乃至全國首家社區AI食堂——虹橋社區AI食堂進入試運營階段,不到一周就迎來日均200人次的火爆人氣。
根據消息顯示,該食堂面積130余平方米,分布有自助中餐區,自助澆頭面檔,網訂柜取,24小時智能小吃機等四類區域目前,食堂每小時可提供300余份正餐和150份小吃類餐品,實現全程數字化管理和無人烹飪,非常高效
智慧餐飲方案,可以幫助老年人的飲食方式趨向便利化,健康化同時,智慧社區,數字便利,不止在于助餐,更滲透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下一步,如何對準老年人的用餐需求進行多樣化的餐品提供,以及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提供涉網深度不同的便利服務,讓養老服務更精準,是涉老企業應該思考的另一個重點。
三
銀發餐飲市場空間廣闊
老年餐飲市場逐漸走向細分
對于餐飲企業來說,日益龐大的老年消費群體不容忽視。
根據相關調查,在各種消費支出方面的比例,老年人在食品類的支出排在了第一位,占28%,老年餐飲應該得到市場更多的關注。
從整個老年餐飲市場看,目前老年餐館多由社區主辦,對于老年餐飲服務來說,如何賺錢是關鍵。
當前我國各市陸續開辦了不少的老年餐廳,其初衷是為更多空巢,獨居老人的就餐提供方便但大多老年餐廳因為經營虧損而關閉,剩下為數不多的經營者也舉步維艱
《北京養老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曾對北京居家養老的醫療護理,老年餐桌,適老化改造等方面均做了數據分析,探討和建議,顯示,有58%的老年人愿意使用社區老年餐,價格在20元以內,老年餐的客單價比較低,同時,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餐飲企業,還是社區托老所,老年餐桌的運營情況均不理想。
人工貴,盈利低,收支難平衡稱為經營老年餐的最大難題。
老年餐飲企業不做改變的話,老年餐桌的存活都成問題如何盡量止損還能實現盈利一些養老社區正在嘗試提供多樣化供餐模式——固定價位套餐,一菜一價單點,桌餐等多種點餐方式并行
1,改變傳統售賣模式,對社會開放擴展新客群
在西安市某高校社區新開業的FHE自助稱量餐廳,受到社區就餐者的高度肯定,面向的人群也更多,既能讓老人吃的營養健康,也積極地響應了政府的光盤行動號召。
基于自助稱量的餐廳針對不同人群的就餐需求,量身定制自助稱量分餐消費模式,將按位收費,按份收費革新為按需收費,按量收費,傳揚自由,健康,經濟的飲食理念,這種餐飲方式既滿足了老人多樣化的飲食需求,又有利于培養老人健康的飲食觀。
2,注重老年就餐的用戶體驗,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不管是社區老年餐廳引進優秀的餐飲服務商還是采用打菜神器,AI智慧餐飲方案一類具有創新性的餐飲服務設備,給老人提供最為舒服的餐飲服務永遠是第一位的。
一方面,要確保老人吃得營養,方便,安全,另一方面,也要改善餐飲環境,給老人提供一個情感交流的場所,排解居家老人的孤獨感。
北京廣內街道核桃園社區的特色為老服務公交餐吧就為就餐老人提供了很好的精神情感附加值開業7年,每餐15元多年未變,為在此居住的,與公交車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退休職工提供親切感滿滿的就餐環境——從上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記憶餐吧,情景餐吧,紅旗餐吧,車票餐吧,站牌餐吧等車廂,儼然一家小型公交博物館,帶給就餐老人濃厚回憶
社區餐廳的經營者要想長期穩定經營,也應該基于老年人的飲食特點及消費觀,優化自身服務與經營模式。
當前,專業的,市場化的老年餐館,食堂很少,且多存在于老干部活動中心和敬老院,療養院等特定場所。
伴隨著市場的發展,老年人特定場所的增多,各種老年附屬機構的增多,餐飲市場勢必會逐漸走向細分,老年餐館也將日益增長起來,這為中小型餐飲企業拓展市場,差異化競爭提供了保障。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