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永在京發布了《雙碳背景下中國能源行業轉型之路》報告報告從技術,金融和政策角度探討我國經濟增長帶動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高碳化能源的結構轉型,以及雙碳目標為能源行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雙碳,即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簡稱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
安永大中華區能源資源行業聯席主管合伙人,大中華區基礎設施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朱亞明表示:實現碳達峰以及進一步實現碳中和目標必須從能源結構轉型入手,這勢必對中國能源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具體來講,雙碳背景下中國能源行業的轉型之路應體現在以清潔替代,電能替代,能源互聯,能效提升,減碳技術為代表的技術助力,包括綠色金融和碳交易的金融助力及政策扶持三個方面
報告指出,實現能源生產領域減碳必須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其在一次能源總用量的比例,電力行業是重中之重在發展新能源裝機方面,到2030年我國電源裝機總量將增長至38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將達到68%未來十年清潔能源裝機將增加約16億千瓦,2020年到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10.5%
目前新能源發電成本仍高于火電,報告認為以光伏和風電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想要發展壯大,既需要從技術及裝備上突破,也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
綠色能源轉型在加速產業轉型的同時,也在金融領域孕育變革近幾年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迅猛,呈現出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發行主體不斷多元化,品種豐富,交易活躍等特點投資者對綠色金融投資呈現出一定的偏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逐步落地,從頂層設計的完善到一系列細化政策陸續出臺,形成了有效的正向激勵機制能源企業利用綠色金融業務進行融資,投資于符合條件的綠色項目,除了可以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外,也有助于樹立公司品牌形象,同時持續披露相關環境效益信息,向投資者宣傳企業在能源轉型方面所作的努力和發展前景
碳定價和碳交易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另一種重要市場調節機制,我國主要采用碳交易方式進行定價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合伙人,亞太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主管李菁表示:7月16日正式開市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碳市場,備受國際矚目后續如果出臺對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參與碳市場的制度安排,將吸引更多的市場參與者,有效實現碳市場的活躍運行,也為碳金融產品創新奠定了基礎
此外,我國也在積極探索碳期貨交易的市場建設從國際經驗來看,碳期貨交易在促進碳定價回歸合理區間,標準化交易,引入更多投資者,幫助排放企業掌握中長期價格走勢,對沖價格風險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安永認為,國內碳期貨市場的建設和長遠發展,對整個雙碳目標的達成和能源行業轉型都具有重大意義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