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行渣打銀行竟然一度宣布暫停信用卡申請業務。
最近幾天,在公告暫停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請引發外界嘩然后,渣打銀行澄清表示,此舉是為了進行信用卡申請的優化調整,優化完成后將重啟信用卡申請。
兩天兩份公告,盡管稍微解了公眾疑惑,但也讓這家國際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重新進入了公眾視野。
渣打信用卡常年不振。
目前渣打銀行只有兩個系列的信用卡,分別是渣打真逸系列和渣打臻程系列,前者卡主定位為重視購物體驗的都市新貴,后者則主要面向重視生活品位的高端商旅客戶,持卡者稅前月入均需不低于1萬。
其中,臻程卡持卡人每消費36元可以兌換1公里航空里程,適用于東航,新航,國航,亞萬里程等航司,還有一年4次免費機場接送,年消費15萬元免次年年費等優惠,真逸卡,同樣有每消費36元兌換1公里里程服務,但適用航司僅限于東航,新航,年消費10次免次年年費。
渣打銀行這兩款信用卡此前一度以3倍積分吸引顧客,即在中國境內線下消費時,每消費1元人民幣即獲得3積分。
但在2021年6月,渣打銀行取消了這項優惠,重新調整為每消費1元人民幣僅獲得1積分有持卡人對此吐槽,渣打拜拜了
實際上,國內信用卡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各大行均會以首年免年費,聯名卡,刷卡送禮,消費積分等營銷手法吸引消費者,最有代表性莫過于招商銀行。
招行很早就推出過刷卡消費返還現金,刷卡積分換取帕薩特,Mini Cooper等營銷活動。
日前,在廣州工作的小南告訴時代財經,他平時不關注信用卡,但他常去的飯店里有用招行信用卡消費周三半價的活動,女朋友經常都會等到周三才去,所以我也知道招商。
相比之下,多位銀行從業人員向時代財經反映,他們平時幾乎沒怎么看到渣打銀行卡的信息。
一位股份行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財經,前兩年同為外資行的匯豐信用卡推廣十分厲害,但渣打的推廣度并不高。
另一位國有行員工則稱,平時基本不會關注渣打信用卡,廣發和招商的信用卡競爭力更大。
據資深信用卡研究專家董崢分析,外資銀行進入中國信用卡市場后有兩大缺點,一是市場定位,信用卡若僅適用中端偏上人群,將讓整體客戶規模偏小,二是本土化程度不夠,國內市場廣闊,但外資行的信用卡宣傳方式,服務模式,活動推出沒有與國內市場關聯,缺乏本土化特點。
公開信息顯示,渣打是一家國際銀行集團,業務網絡遍及全球59個市場,其各類金融業務遍及亞洲,非洲,歐洲,但其信用卡業務占營收比重并不高。
據渣打集團2020年年報,其信用卡及私人貸款及其他無抵押貸款收入僅占到整體經營收入的8%時代財經還發現,2017—2020年該類目錄得營收分別為13.6億元,13.1億元,12.5億元,12.1億元近四年時間里,渣打的信用卡收入并無大的突破
即使從收入規模上,匯豐也無法與國內信用卡的佼佼者相比僅在2021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已實現信用卡收入416.62億元,兩者并不在同一量級
發力太晚。
渣打信用卡在中國發力的時機比較晚。
2003年,經過多年的政策開路,銀行業務調整,國內第一張信用卡誕生,中國信用卡發卡量由當年年初的100多萬張增加到近400萬張,招行,工行等率先發力,力求在個人信貸領域先拔頭籌。
2007年,中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渣打銀行進入中國大陸,成為第一批本地法人化的國際銀行剛起步的渣打并沒有立刻推出信用卡業務,但在渣打缺位的這些年,國內各大銀行已經野蠻生長,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模式
比如廣發銀行,早期推崇不求風險最低,但求利潤最大,成為最早實現信用卡業務盈利的銀行之一。
招商銀行尤甚,早早定下大零售戰略后,其直接構建獨立品牌,內部獨立核算,信用卡業務也沖得最猛,2004年全年新增發卡222萬張,是2003年的3.6倍。
2009年,幾家國有大行也終于意識到信用卡的關鍵,開始借助網點和品牌優勢,迅速形成規模優勢。
直到2014年1月,渣打銀行才宣布進軍信用卡領域,當年6月推出渣打真逸系列和渣打臻程系列的信用卡,但從那之后再沒推出新系列。
這個進入時機并不算好。
2015年,螞蟻金服旗下的花唄正式上線,以新銳的互聯網消費信貸之姿,不斷蠶食信用卡市場的份額,增長多年的信用卡市場第一次迎來負增長。
據央行歷年發布的支付體系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4年全國信用卡發行增幅分別為57.7%,30.4%,22.1%,24.3%,16%,18%,16.45%,幾乎均保持兩位數增長,但2015年卻迎來首次下跌,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4.32億張,較2014年末下降5.05%。
當時,互聯網金融將干掉信用卡等論調曾一時風靡可是,花唄等互金產品在授信額度,積分兌換等方面依然無法取替信用卡,傳統信用卡市場很快又站住了陣腳
據央行支付體系報告數據,2016至2020年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重新恢復了增長,截至2021年上半年,該類目數字為7.90億張。
在信用卡業務上,國有大行擁有網點優勢,股份制銀行則側重戰略與優惠,外資銀行幾乎沒有發力點。
某股份制銀行員工告訴時代財經,外資銀行占據的市場份額很少,他們內部一般并不會把外資行當做競爭對手。
一份2021年信用卡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全國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到億級的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分別為1.63億張,1.46億張,1.4億張,1.33億張,1.02億張此外,發卡量前十名中還包括中信,光大,交通,平安,民生,發卡量均超過6000萬,這其中并無外資銀行的身影
一位廣發銀行員工也告訴時代財經,如果渣打的信用卡規模起不來,利息收入上不去,也就難以循環授信滾大利潤,這很虧的。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