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位于延慶小海陀山的制高點山頂出發區俯瞰,連接延慶冬奧村及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11條索道如一串串跳動的音符置身纜車之中,但見一個個身影或攀上索道支架高空作業,或乘坐檢修車來回巡檢這就是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索道運行聯合保障團隊
安全是索道的生命線,責任重于泰山張洪波說
今年54歲的張洪波,是北京八達嶺文旅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也是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索道運行保障團隊總負責人,每天穿梭在賽區各個站點和每條索道中。
在外行人眼里,位于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11條索道無非是11條線而在張洪波看來,建設圖紙上的11條索道示意線就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深植于自己腦海中
索道作為北京冬奧會比賽場地重要的交通工具,每一個部件都不容忽視自2019年冬天首次進駐冬奧會賽區以來,張洪波整理了一本冬奧索道運行服務保障工作指南,并為所有索道回轉站都做了站內開關示意圖,清晰記載每一個開關和關鍵部件的位置用他的說法是,冬奧也能用文字說話了團隊技術能手也都遵守快速發展,快速處理,快速運行的三快安全準則,絕不讓一個螺絲是松的,一個電氣元件是沒檢查過的
作為國內首個符合冬奧會標準的高山滑雪比賽場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建設難度位居世界前列而冬奧核心區索道服務保障更是一件責任重大,費心費力的任務海陀山海拔高,山勢陡峭,氣候寒冷索道不比修路架橋,建設難度要大得多張洪波告訴記者,高山滑雪中心山上特別冷,風也大,而索道保障工作又多在室外,最低溫度達零下36攝氏度,這對保障團隊來說是巨大考驗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張洪波帶領團隊不僅服務著11條索道的運行維護,還圓滿完成索道年度檢驗,壓力測試,服務接待等各項任務
如今,張洪波帶領統籌團隊86名全國技術尖兵,每天開展早檢,巡檢,晚檢,發現問題,精研技術,做冬奧云端上的索道守護者冬奧會比賽期間,他們每天要凌晨4點起床,提前趕到賽區對索道早檢比賽結束后,他們還要對索道進行維護,直到晚上九十點鐘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能夠盡我所能為冬奧會做些事情,讓我們的冬奧會能成功舉辦,我很榮幸張洪波說
由于水源地與造雪系統之間存在一定的高差,造雪用水必須通過建設加壓泵站的方式分級提升。佛峪口水庫的水源通過核心區外圍的兩級泵站進行“兩級起跳”,將水打到1050米塘壩后,一路再經過四次“起跳”到達山頂,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提供水源保障,另一路通過重力流到達900米塘壩,作為造雪用水儲備。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