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國際發布研究報告,維持中國建筑國際買入評級,目標價上調至10.5港元,相當于7.5/6.7/5.9倍的2021—23年EV/EBITDA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具備全產業鏈裝配式建筑業務參與者之一,中建海龍的價值正在快速增長,該行認為與同業相比,公司理應獲得更高的估值溢價
國泰君安國際主要觀點如下:
中國建筑國際2021年1—3季度主要經營數據均較上年大增,主要因為2020年1季度公司受新冠疫情爆發的影響導致招標及施工進度嚴重延遲。
由于國內疫情于2020年下半年已基本受控,公司經營已恢復正常,因此經營業績同比大幅回升,其中2021年3季度經營溢利增速更有所加快,整體業績符合預期2021年1—3季度新簽合同額占公司1400億港元全年目標的75%期內主要新增合同包括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項目—北跑道改建工程,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往巖洞—主體巖洞建造工程
裝配式建筑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持股比例降至12%。
201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務院分別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0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達6.3億平方米,較2019年增長50%,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20.5%其中,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與珠三角地區新建建筑面積的54.6%為裝配式建筑,這意味著中國其他地區新建建筑面積中平均不到10%為裝配式建筑該行認為裝配式建筑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與傳統建筑承包商相比,中建海龍具有更高的運營效率。股權轉讓后,國泰君安證券持股比例由20%上升至28%,原并列第一大股東成為華安基金第一大股東。。
中建國際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裝配式建筑業務自中建海龍成立以來,在廣東,安徽,山東,重慶設有6大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已完成了230多個裝配式建筑項目,總建筑面積達3000萬平方米,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組裝合成建筑法公司之一
與傳統建筑法相比,組裝合成建筑法的機械化程度較高,勞動力消耗減少50%,建筑垃圾減少80%,耗水量下降60%,噪音降低80%與傳統建筑承包商相比,250天建設周期的項目中建海龍的建設周期為100天,并且具有更高的毛利率與凈利潤率,分別達到25%與10%,相比之下,傳統建筑承包商分別為7%與2%
中建海龍能夠做到這些主要得益于其五化合一管理體系,其中包括1)標準化設計,2)工廠化生產,3)裝配化施工,4)一體化裝修,及5)信息化管理,使公司能夠將施工過程從手工作業標準化至具備數字控制的全自動化工廠化作業,節約成本的同時減排減廢。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