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優惠延期,這個紅包有深意
繼為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后,臨最近幾年關,國務院又給個人提供了稅收紅包。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實施部分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將個人全年一次性獎金繼續實施按月單獨計稅的政策延至2023年底,將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且需補稅或年度匯算補稅額不超過400元的免予補稅政策延至2023年底,將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單獨計稅政策延至2022年底。
統算下來,三項個稅優惠政策累計將實現1100億元的減稅效果在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的背景下,延續實施個稅優惠政策,很明顯是緩解這些壓力的有力措施,將有效推動明年經濟穩中有進
年終獎和股權激勵的單獨計稅政策,可以降低綜合稅率,減輕稅收負擔,這主要針對的是中等收入人群,而免于補稅政策,則主要針對低收入人群這種針對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優惠,體現的是更加公平的分配導向,也更利于提振日常消費
須知,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計稅等個稅優惠政策,本于今年底到期,這意味著,人們預見到2021年的年終獎的個稅要比往年高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的心理賬戶理論解釋,就是個稅優惠政策延期帶來的這部分收入,在人們的心理賬戶中,屬于額外多出來的一部分,屬于個人的自由現金流
通俗地說,就是人們一般會將收入進行分類,如多少用于日常生活開支,多少用于社交開支,旅游開支,多少用于儲蓄,等等減稅給個人帶來的是額外收入,人們對這類收入是相對不敏感的,更愿意花掉這就是行為經濟學上所說的稟賦效應,也即人們對收入不敏感,對損失非常敏感
也因此,減稅對消費的刺激作用是比較直接的這1100億元的減稅規模,或許無法完全兌換為新增的消費需求,但會給廣大工薪族帶來更大,更持久的自由現金流,這將有助于緩解需求萎縮,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健康發展
12月27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也曾明確指出,充分挖掘國內需求潛力,發揮財政穩投資促消費作用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并透露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1萬億元這釋放的不僅是對企業和個人的善意,也是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當然,延續個稅優惠政策是短期之計,更長遠的措施,還是要進一步完善個稅改革,降低普通工薪族的個稅稅負目前我國的個稅稅率實行3%~45%的累進稅制,企業所得稅稅率目前為25%,個人獨資企業的個稅為5%~35%從稅率上看,工薪階層的稅負上限,高于資本和財產所得的稅負
這種稅負帶來的個人與資本間的剪刀差,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稅收套利空間如高收入的老板和企業高管,本應是個稅的主要征收對象,但由于個稅稅負高,一些高收入人群一般會刻意不領或少領工薪,而是以資本收益,股息分紅等形式避稅,從而使普通工薪階層成了個稅的絕對主力
在這樣的現實語境下,此次個稅優惠延期,也是給為國家稅收做出重要貢獻的普通工薪階層,發放的一個年終獎勵歲末年初,它給人們帶來的是喜悅,也是希望和信心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