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年一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雙碳目標任務的提出正式滿一周年。
一年以來,雙碳工作在政策的正確指導下,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也給相關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碳達峰,碳中和列入新一年的重點任務會議提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碳交易促進能源轉型
碳中和目標任務提出一周年 ,最令人關注的事件是全國碳交易正式上線。
因此,全國碳市場開市首批納入交易的是2162家發電企業。
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以來,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12月13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滿百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8494.82萬噸,累計成交額突破30億元大關,達到35.14億元。
交易是手段,履約是目的碳交易最終是為了通過配額的資源配置達到調節碳排放的作用伴隨著年底臨近,生態環境部在10月下旬發布通知,督促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盡早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清繳,各地要確保12月31日17時前全部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
履約如何理解比如說,某家燃煤電廠在今年底要履約,由于碳排放量大,屆時存在缺口,也就是它的碳排放額度指標不夠,因此還需要花錢到碳交易所去買額度為了節約成本,它可能就會采取使用低碳的能源比如天然氣,或加大對風電,光伏的投資,以抵消碳排放
從碳交易對燃煤電廠帶來的改變這一案例可以知道,碳中和意味著能源結構的轉型,甚至有人說是能源革命。
通過價格信號優化資源配置
碳交易為什么對于減排如此重要因為,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可以形成碳價格信號,利用市場實現優化配置
碳交易并非我國首創1997年《京都議定書》使得國際碳排放權成為了可以交易的商品,構建了碳交易市場,為各碳排放交易市場建立提供了模板
目前,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是目前全球建立最早,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碳市場。
《金融時報》匯編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歐洲碳交易市場十分活躍,歐盟碳價屢屢刷新歷史紀錄,從7月底的50歐元/噸到8月底的60歐元/噸,再到11月的80歐元/噸,到12月已經站上了90歐元/噸。
公開資料顯示,歐盟碳市場是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最主要的借鑒對象作為探索,2013年起,我國陸續在深圳,上海,北京,湖北等8省市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首批試點行業包括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民航等八大高耗能行業
為什么建設碳交易市場能夠有效引導企業降低碳排放首先,當碳排放成為一種污染權后,碳排放就變成了排放主體的生產要素,換言之,碳排放將成為生產要素被計入生產成本,任意排放已成為過去式
其次,通過排放主體之間的交易,減少整個社會總的排放量,通過市場交易機制的設計,可以增加排放者的生產成本,使其改進生產技術,多研發使用低碳零碳技術,鼓勵減排技術高的企業多生產。
比如,針對前述歐盟碳市場創紀錄的價格,《金融時報》指出,更高的碳價意味著企業排放成本愈發昂貴,化石燃料的經濟性大打折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興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效益大大提升,如可再生能源制氫,碳捕捉和封存技術等。。
能耗雙控有哪些影響。
碳交易作為中間環節,起到配置的作用,但最終減排還得靠企業自身,而部分企業由于短期利益的誘惑沒有及時落實減排任務,因此,在某些地方一度出現了一刀切的運動式減排。
針對地方上的新情況,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強調科學考核,會議明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碳排放雙控對產業發展帶來什么機遇首先,可以刺激企業創新生產工藝,在減碳,固碳,捕碳,用碳各環節進行技術創新,重塑生產過程,工藝過程,甚至跨行業融合形成新的產業與業態,不斷增強競爭力
節能提效是企業轉型發展的另一個機遇。
國家氣侯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在一場活動上指出,節能提效應作為中國能源戰略之首。
新形勢下,節能增效也被賦予新的內涵超高能效設備產品,超低能耗建筑,新能源汽車等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是綠色發展的新動能,運用先進節能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節能低碳改造,有助于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進而衍生新的產業業態
建筑領域的節能減排,低碳轉型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領域國際能源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從全球來看,建筑行業貢獻了碳排放總量的40%,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專委會發布的《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達到51.3%
建筑減排的一個細節是,目前建造施工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最近幾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類政策紛紛支持和推廣綠色建造方式,作為呼應,有條件的房企開始積極使用裝配式建筑,建筑機器人等新產品,新技術
今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為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如何實現碳達峰制定了路線圖其中明確要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鋼結構住宅,推動建材循環利用,強化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管理
展望
我國提出3060雙碳目標,意味著面對碳排放總量大,高碳發展慣性強的嚴峻形勢,我國要用不到10年時間實現碳達峰,再用30年左右時間實現碳中和,可以說任務十分艱巨。
作為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靈活機制,全國碳交易市場運行百日之后,伴隨著交易數據以及履約經驗的積累,進一步擴大納入交易的行業和企業的條件愈發成熟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杰表示,明年將陸續把電解鋁,水泥這些高排放行業納入碳排放市場,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把更多高排放行業納入進來
我們正與主管部門積極溝通,爭取盡快把符合要求的投資機構納入全國碳市場劉杰表示,投資機構具體入市時間將根據生態環境部安排,從而形成多元化市場結構,進一步提高碳定價能力與定價效率
>>如何快速進入碳交易市場搶占先機
瀏覽中國碳交易市場最新資訊請關注我們
)article_adlist——>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簡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是業內首個中文ESG專業資訊和評級聚合平臺,致力于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與ESG價值理念,傳播ESG的企業實踐行動和榜樣力量,推動中國ESG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ESG評估標準的建立和企業評級的提升。隨著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截止日期臨近,近期重點排放企業交易意愿上漲,交易活躍度逐步提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數據顯示,11月26日全國碳排放配額成交量已超過10月份總量。
依托ESG評級中心,新浪財經發布多只ESG創新指數,為關注企業ESG表現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新浪財經成立中國ESG領導者組織,攜手中國ESG領導企業和合作伙伴,通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動建立適合中國時代特征的ESG評價標準體系,促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ESG投資發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