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國企改革步入收官倒計時這一年,聚焦重組,混改,資產證券化等,一項項改革蹄疾步穩,足音鏗鏘
面向2022年,按照國資委部署,一季度國企改革將迎首考,7月份前基本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國企混改,結構調整,穩增長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加快出臺,在未來這一段關鍵窗口期,央企專業化重組將迎來新突破,混改上市會掀起新高潮,必將書寫更為波瀾壯闊的國資國企改革新篇章
重組換擋提速
這一年,重組換擋提速,多家航母級企業鳴笛啟航。
從中國物流集團到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從中國星網集團到即將掛牌的大型稀土產業集團,一批新央企集團正踴躍登場。“打造科技創新典范,著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堅持一流標準,勇闖科技‘無人區’……”,“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集聚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要素,加大綠色低碳領域關鍵共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今年以來,彭浩密集調研央企“科技”。
同時,今年以來,中國建材水泥板塊業務完成深度整合,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鞍鋼重組本鋼,中化集團和化工集團聯合重組,一批資產規模大,影響深遠的重組項目相繼瓜熟蒂落。
放眼全國,地方國企重組風起云涌今年5月,四川省屬國企四川交投集團,四川鐵投集團重組整合為蜀道集團,7月,江蘇省淮安市新組建5大市屬國企正式揭牌
近期,多地相繼出臺十四五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相關規劃,勾勒產業發展藍圖,提出打造數個千億元級產業集團等計劃,作為重要舉措之一,重組整合正醞釀更多新動作。
從二級市場看,知本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有17戶央企上市公司發起并購重組計劃,同比增長42%,主要分布在制造,電力,建筑,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有15戶地方國企實際控制上市公司發起并購重組計劃,主要分布在制造,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道路運輸,零售等領域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稱,今年國企重組在四方面的成效尤為明顯,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基本完成: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制定基本完成,重組國企董事會應建盡建工作機制和規則基本完成,推行重組國有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基本完成,地方國有企業兩非剝離專項治理等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國企重組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實現了‘1+1﹥2’的規模效應,實現了重組企業市場共振共享的蝴蝶效應宋向清說
未來國企布局結構的優化調整還有很大空間,國企并購重組將繼續深化推進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明年糧食儲備,港口,鋼鐵,煤炭等領域整合有望提速,海工裝備,新能源車,工業互聯網,物流大數據,航空貨運等協同發展平臺將加快建設此外,健康,養老等民生領域重組也將得到推進
編者按
不平凡的2021年進入尾聲,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的復雜局面,我國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本報今起推出年終報道欄目,回顧十四五開局之年經濟,金融,產業發展新亮點,新成就,新氣象,展望2022年新機遇,新圖景,新作為
混改量增質提
這一年,混改量增質提,百億元級混改大單接二連三。
一方面,央企混改捷報頻傳近期,中廣核風電公司超300億元增資引戰成功落地,華電福新發展完成150億元增資引戰,中國寶武集團,國家電網旗下公司混改也全面加快另一方面,地方國企混改批量落地從華北到東北,從東南到西部,一場場混改項目推介會相繼召開,規模屢創新高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透露,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研究建立混改引戰對接機制,為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搭建更多平臺和渠道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在新能源,儲能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增量混改同時,研究制定深化國企混改實施意見,推動國企混改不斷深化,取得更大實效,培育更多產權多元,治理現代,激勵有效,充滿活力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北京產權交易所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有144家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通過該交易所實施混改,引入社會資本902.74億元,同比增長66.36%電力,石油等七大關鍵領域企業混改項目明顯增多投資人類型更加多元,今年以來有近百家金融機構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參與混改
宋向清說,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由探索試驗階段轉向總結推廣和發力推進階段,涉及煤炭,電力,化工,天然氣,鋼鐵,有色金屬等領域的國企股權結構得到優化,國企資本池中新鮮血液的注入為國企管理和運營帶來新活力,市場化經營機制更加健全,國企內生動能競相迸發。
從量上看,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有大量混改項目陸續推出,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從質上看,混改從‘混資本’轉向‘改機制’,會從單一的混改轉向圍繞混改綜合推進各項改革李錦認為,伴隨著深化國企混改實施意見的出臺,鐵路,電力,電信,軍工,民航等領域混改有望率先實現突破,新能源,儲能設施建設等領域混改有望進一步提速,自然壟斷改革將得到推進,電網,鐵路等領域混改將積極推進
上市掀起新高潮
這一年,國資證券化靶向發力,國企上市掀起新高潮。
年中召開的全國國有產權管理工作會議提出,積極培育和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用好資本市場助力科技創新,推動更多優質資產進入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央企業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1221.5億元,運用上市公司平臺實施股權融資198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4%,64.7%截至11月底,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總市值17.5萬億元,比2020年年底增長16.3%,明顯高于上證綜指漲幅
伴隨著中國移動A股IPO成功過會,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即將會師A股據統計,今年已有鐵建重工,有研粉材等10戶國企成功登陸科創板
地方國資也正積極發力證券化北京市國資委日前表示,將梳理擬上市企業庫,重點培育和推進專精特新企業上市,積極動員和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上海市國資委提出,十四五期間將推動國有企業多地上市發展,新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20余家今年8月,湖北省國資委印發《關于推進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將支持優質企業上市,拓寬上市公司融資渠道
宋向清建議,在將混改,重組和上市作為國企改革組合拳打出的過程中,強化國有資產證券化意識,強化國有企業的方向性引領,強化國有團隊的市場化激勵,盤活人與物資源,有效提升國企的活力與效率,從而培育更多產權多元,治理現代,激勵有效,充滿活力和具有強大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混改上市已成為國企改革組合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背后是國有資產證券化,‘管資本’,以及注冊制等政策推動,也有國企自身的內在需求李錦認為,通過資本證券化,推動更多優質國有資本向上市公司集中,可極大提高國有資本的流動性與價值增值能力國有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可建立規范的治理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推動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從而打造百年老店
千帆競發浪潮涌,擊楫勇進破浪行伴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吹響收官沖鋒號,一系列改革任務逐步破題,將有效激活國資國企活力,為資本市場注入強大動力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