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來自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超1.4億,這意味著我國大約每10個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
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為何增多患者健康管理該從何入手血糖正常人群如何做好預防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為何增多。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及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征的代謝病,其典型癥狀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種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腎,神經損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導致殘廢或者過早死亡
來自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數據顯示,我國20歲至79歲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人數從2000年的2000多萬增長到2021年的1.4億多。
糖尿病患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波認為,一是飲食習慣,肥胖,環境等因素導致新發病人數量增加,二是治療水平提高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使存量患者數量增加
張波介紹,最近幾年來,我國新發糖尿病患者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兩頭突出,糖尿病也盯上了年輕人,二是農村糖尿病患者增多,城鄉差別比過去縮小。中國保險協會表示,《指南》的發布實施,充分體現了保險業聚焦客戶健康的發展理念,有利于促進保險業與大健康產業的跨界融合,更好地引導健康服務支持保險業務發展,推動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超半數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而確診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率也比較低,糖尿病并發癥管理有所欠缺。
不過,通過遠程管理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等新手段,患者可以節省就診時間,提高就診頻次,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而一些新儀器和藥物的使用也促進了糖尿病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記者采訪了解到,作為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的依托單位,中日友好醫院在2019年牽頭成立國家遠程醫療中心糖尿病互聯網聯盟,開展關于糖尿病遠程管理的研究,2020年牽頭制定了中國糖尿病遠程管理專家共識。。
今后,糖尿病管理的目標應是繼續延長患者壽命,同時減少新發患者數量,做好預防張波說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該從何入手。
血糖監測需要精細化管理北京協和醫院臨床博士后劉藝文說,指尖血血糖的基本監測點為空腹,三餐前和餐后2小時,如存在夜間低血糖風險,可酌情加測睡前和夜間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建議每3個月監測一次
此外,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及合并癥監測需要綜合管理劉藝文介紹,眼底,腎臟,心血管,神經系統因長期泡在糖分超標的血液中,會逐漸出現病變這被稱為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是影響糖友生活質量和壽命的罪魁禍首因此,每年應進行一次評估,通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腎功能,腎臟超聲評估糖尿病腎病,通過眼底檢查評估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還應定期復查血壓,血脂和尿酸
控糖食譜什么樣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肖新華說,主食可選擇升血糖較慢的碳水化合物,少吃粥等流質主食,適當多吃非淀粉類蔬菜,粗糧等高纖維食物,減少精加工谷類攝入,盡量少油少鹽無糖食品0糖飲料并非不含糖,大量食用仍可能導致血糖升高且不易控制
控糖除了管住嘴,還要邁開腿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玉秀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健步走,太極拳,騎車等存在嚴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等情況的患者禁止運動,待病情穩定,專科醫師評估無禁忌后,才可逐步恢復運動
此外,患者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規范使用降糖藥物,切勿自行盲目減藥或停藥應用降糖藥物后仍需堅持飲食和運動管理,否則降糖藥物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李玉秀說
血糖正常人群如何做好預防。
除了糖尿病患者要做好健康管理,血糖正常人群也要注重早期預防,防止變成糖尿病前期。
張波介紹,有一個概念與糖尿病密切相關,叫做代謝綜合征代謝綜合征有5條診斷標準,即高血壓,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低,血糖異常,其中3條達標就可診斷為代謝綜合征
沒有血糖異常的人如果其他4條達標,就可看成是糖尿病前期的高危個體,需提高警惕張波提醒,其實只要有1條達標,就要引起注意
專家介紹,如果某人直系親屬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那么自己也存在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這部分人群如果已經是糖尿病前期,就要積極預防和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維持健康的體重,血壓等指標,這樣,患病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幅下降
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于奶茶等含糖飲料張波說,大量飲用含糖飲料,會誘發并加重體內的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難以控制,持續增高,使人逐步發展為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
專家提醒,科學控糖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需要控制總能量攝入,加強身體鍛煉,如此才能消耗多余脂肪,提高基礎代謝率。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