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國家戰略三周年。記者從昨天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國家戰略三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經過三年的協同發展,長三角地區占國民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018年的24.1%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24.5%,為國民經濟做出了更大貢獻。記者從昨天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國家戰略三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經過三年的協同發展,長三角地區占國民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018年的21%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25%,為國民經濟做出了更大貢獻。
三年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打破壁壘,齊心協力。整體而言,該地區在國內外更具競爭力,該地區醫療創新、貿易和金融等市場要素的活力也與之競爭生成。
協同創新,四地企業共享近4萬臺大型科學儀器。。
5月27日,科技部與三省一市聯合成立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辦公室在上海揭牌,為高質量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已建成或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有14項。與此同時,四地還通過“率先上榜”、普遍交流科技創新券、搭建科技合作“網”等方式開展聯合科技攻關,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
在一體化協調發展的過程中,世界各國的科研成果也紛紛走出出生地,加速在長三角地區的轉移轉化。如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已在上海張江開展實質性運營;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在長三角地區建立了19個子中心網絡,區域配套技術交易額達22.5億元。產業鏈協同方面,SMIC、華虹、格科威等龍頭企業已在寧、錫、紹、寧、嘉跨區域部署。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組建的九大產業鏈聯盟,積極推動跨區域產業鏈的供需對接、標準統一、政策協同。
一體化讓長三角的創新氛圍越來越濃厚,科技企業實際上已經嘗到了甜頭。據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主任華源介紹,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已聚集36959臺大型科學儀器,有效提高了科學儀器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企業的研發成本。
協同推進,三省一市統一市場建設穩步推進。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國家戰略三周年。
三年來,三省一市共同推進對外開放力度加大,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完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依托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區的獨特優勢,長三角簽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共建協議》,使得三省一市的港航物流信息統一接入,物流監管信息全流程采集。由此,洋山港、太倉港、蕪湖港海關監管攜手推出長三角區域港口一體化“聯動裝卸”創新模式,進出口貨物實現“三次”,——件,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得益于此,上半年洋山港集裝箱吞吐量達111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0%,再創歷史新高。同期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0%以上,蕪湖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位居中國內河港口第四。
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面積705.34平方公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