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600884)、中科電氣(300035)、翔豐華(300890)、國民技術(300077)、山河智能(002097)、百川股份(002455)
本文核心數據:鋰電池負極材料需求、鋰電池負極材料細分產品份額、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規模
中國與全球對比分析
1、鋰電池負極材料需求對比:中國需求占比超6成
根據高工鋰電、鑫欏資訊的數據,2016-2020年,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需求穩步增長,五年間增長了240.6%。2020年,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需求達57.9萬噸,同比增長77.6%。
從中國的鋰電池負極材料需求來看,2016-2020年,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需求占比始終維持在60%以上,2020年,中國鋰電池極材料市場需求為36.5萬噸,在全球占比達63%。
 2、鋰電池負極材料細分產品對比:中國的負極材料更為先進
鋰電池負極材料主要分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2000年起,隨著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普及,天然石墨負極逐漸開始被大規模使用。在進入智能化時代之后,天然石墨的高膨脹、較差的倍率性能、較短的循環壽命等缺點使其不適用于智能手機、電動汽車等高端應用場景,人造石墨開始被研發應用。
在全球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細分產品結構中,天然石墨仍占據主導地位,2020年,天然石墨需求占比達到了47.8%,人造石墨為44.8%;然而,早在2016年,中國的人造石墨就開始被大規模應用,市場占比超過了天然石墨,2020年人造石墨占比達到了77.7%。
3、鋰電池負極材料企業對比:中國占據TOP9企業的7席
從企業競爭格局來看,2019-2020年,在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TOP9企業中,中國占據了7席,其余兩席分別是韓國的浦項化學和日本的日立化成,此外,頭部的企業均是中國企業。2020年,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璞泰來、貝特瑞和杉杉股份。
4、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規模對比:中國及全球市場規模均穩步增長
從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市場規模來看,隨著鋰電池負極材料下游的3C電子、儲能和5G領域的快速發展,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市場增長較快。在全球范圍內,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75億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229億元,年復合增速CAGR達25%;在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65億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148億元,年復合增速CAGR達17.9%
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前景
1、市場規模將保持較快增長
鋰電池負極材料應用前景廣闊,未來主要發展驅動主要來自動力電池以及儲能電池。在動力電池市場,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規劃出臺,行業新能源汽車對負極材料的需求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在儲能市場,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眾多的儲能項目進入正式實施階段,儲能產業步入由示范向商業化轉變的過渡期。
綜合鋰電池負極材料未來在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儲能電池三個方面應用情況,前瞻初步預測到2026年,鋰電池負極材料需求量將到達127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5%。
2、人造石墨滲透率提升、石墨化工序自主化程度提高、新型負極材料需求升溫
在趨勢上,隨著新能源純電動汽車需求的大幅釋放,適用于動力電池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的占石墨負極材料的的比例逐年提髙,人造石墨負極材料應用比例有望在未來幾年保持上升態勢。
此外,受石墨化加工費用上漲的影響,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企業生產成本壓力上升。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領域內具備一定資金實力的企業逐步自建石墨化產能,降低對石墨化外協加工的依賴。隨著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不斷成熟,自主建立加工配套、降低外協加工依賴成為負極材料廠商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隨著數碼電子產品的升級和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對續航里程提岀更髙要求提高,發展新型負極材料,突破傳統負極材料性能理論極限成為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企業占據未來市場領先地位的戰略目標。此外,隨著新一代通信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深度覆蓋,數碼電子產品的功能和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拓展,對電池容量、效率和續航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鋰電池負極材料廠商開發新型負極材料的進程加快。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