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一件非常‘沉重’的事情,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它變得更容易卓旭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了馬德科技的使命,就像他舉重若輕的態度一樣
從一個中文系畢業的學生,到有自己想法的國有機械廠副廠長,再到現在掌舵的科技公司董事長,卓旭已經走過了一條人少人多的開放小道。
從機械化時代的輸送滾筒,到自動化階段的輸送帶和分揀機,再到智能化時代的一整套輸送分揀系統設計方案,馬德科技也走過了一條漫長而艱辛的研發之路,邁向智能物流的新世界。
幾經跨越,外界看到的是馬德科技事前的勇氣和事后被證實的決定卓旭心目中的步法是看得比別人早,技術永遠是你腳下的路
今年上半年,馬德科技成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增長88%和167%葛馬躍去哪里卓旭信心滿滿地表示,一是在傳統業務之外,要為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提供更多智能工廠解決方案,二是伴隨著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將中國物流領域的高端設備帶到更多的國家
探索:機器而不是人力。
一個冷知識是,馬德科技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物流,但其原名與物流無關至于馬德機械有限公司的原名,卓旭解釋說,當時我們準備在工商局登記公司名稱,本來打算叫它‘馬德物流設備公司’,但他們翻了很久‘物流’這個詞,根本找不到這個行業分類,還反復問我想開什么公司
什么是物流上世紀90年代,不止一個人問過卓旭這個問題我一畢業就去了湖州的一家大型國有機械廠,在那里我開起了桑塔納,拿到了一部手機我的收入很好,廠長很器重,卓旭這樣形容自己當時的情況
風平浪靜,前途光明,卓旭卻不愿意這樣做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德國,日本等國外先進的物流設備系統,大為震驚這么高自動化的系統怎么在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
睜眼回來后,卓旭連續游說老廠長三年,卻總是被什么是物流這句話打發回去他終于拍了拍大腿那我自己來!就這樣,馬德帶著機械設備的名號和物流大有可為的信念,一頭扎進了當時國內鮮有人知的領域
第一個十年是德國和馬來西亞從機械化到自動化的十年這是馬德的第一個產品卓旭把記者帶到一個傳送輥前我們從1997年開始這樣做傳統的生產工藝需要先用普通鋼管車加工,不僅工藝復雜,成本高,而且在實際使用中效果不佳后來我們率先嘗試用模塊化沖壓件代替傳統的金屬零件,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像這樣的壓路機,我們現在一年要賺800萬
嘗到了創新甜頭的馬德,把技術作為發展的基礎2003年,馬德在上海成立了分揀技術研發中心隨后,重力貨架系統,滑塊式高速分揀機,交叉帶高速分揀機等一系列產品相繼走出實驗室,成功幫助公司敲開了DHL,UPS,ZJS,順豐快遞等頭部物流商的合作之門
企業發展,在不斷提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2005年前后,針對輸送分揀設備無法實現批量生產的問題,馬德科技創新性地拋出了通過標準化模塊構建個性化系統的想法為此,公司專門邀請國外專家到工廠進行實地指導,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輸送分揀設備的規模化生產
技術在不斷變化,但德國和馬來西亞并沒有改變最初的意圖卓感慨地說:古往今來,包括修長城,建金字塔的巨型工程,都要用很多工具把石頭運到現場像過去的倉庫一樣,人們過去控制叉車,把物品放在貨架上現在,我們掌握了更多的技術手段,讓物流更高效,更便捷,真正用機器代替人力
在實踐中學習:使機器更聰明。
遠處有很多山,附近有小橋流水——上有個洞走在馬德科技的廠區,頗有一種外柔內剛的感覺伴隨著一扇弧形門的開啟,上千平方米的展廳在記者面前緩緩展開,德國,馬來西亞第二個十年的許多技術成果也在這里得到了容納在運輸和傳輸設備歡快的咔嚓聲中,箱,托盤,分揀,垂直運輸等系列產品展現出神奇的力量
智能物流,智能機器卓旭告訴記者,2018年前后,伴隨著工業4.0和智能制造理念的推廣,馬德也提出了新的發展理念簡單來說,就是用一些新的智能技術來賦能設備,慢慢從自動化過渡到智能化
據介紹,馬德科技研發制造的自動化物流輸送分揀設備涵蓋了具有AI IoT技術的智能輸送分揀機,揀選機器人,碼垛機器人,智能物流搬運機器人等公司以穿梭機器人為核心,形成了智能密集倉儲,貨到人揀的一體化系統憑借基于物聯網和云技術,大數據技術和AR技術的遠程維修診斷系統,馬德最終實現了運輸和分揀一體化
卓旭以某大型電商物流中心的運營流程為例當貨物到達物流中心時,它們首先被拆除并上架密集存儲完成后,機器人搜索訂單并生成SKU,之后,派出智能穿梭巴士自動搜索商品由于有數百萬個SKU和數百萬個訂單,這就對自動輸送和分揀系統的高效率,高精度和高穩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展廳里,馬德科技生產的另一款主打產品——交叉帶分揀機也格外醒目卓旭形象地將其比作高鐵選定的商品上車后會進行追蹤,從而知道你是去南京還是北京
馬德科技作為大型電子商務背后的技術支持者,為中國高效的物流體系保駕護航這也意味著,如果我們的設備出了問題,影響會很大如何防患于未然傳感器密集分布在整個物流系統中已經成為馬德的解決方案
通過傳感器把里面的電機,控制塔這些功能都實時傳遞出來,我們就可以提前知道它有沒有問題卓序表示
而研發則更像是技術進步背后的推動者,為德馬的產品迭代開疆辟土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高達3319.08萬元,同比增長38.4%截至6月底,公司在智能部件和裝備,物流機器人,智能輸送和分揀,智能控制,智能驅動及軟件等方面共獲213項專利,30項軟件著作權,其中發明專利24項
發展中精進:潛下來,走出去
物流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卓序如是形容物流之于現代產業運行的重要性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到創紀錄的833.6億件,同比增長31.23%,2021年,我國快遞包裹量更是有望突破1000億件
深耕于此的德馬科技,也在與時俱進中積累了大量核心客戶,其中既有像京東,蘇寧,亞馬遜,華為,順豐,菜鳥,盒馬鮮生,九州通等行業標桿企業,也有今天國際,達特集成,中集空港,范德蘭德等物流系統集成商和物流裝備制造商。
如何集結起這樣一支星光璀璨的客戶陣容德馬的秘訣是,為客戶交出一把可靠的鑰匙卓序進一步解釋道,德馬既做設備,又做系統集成我們為客戶提供的服務是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流程的如在售前,我們通過仿真,數字孿生等技術手段給客戶提供最佳的方案,售中,我們結合物聯網技術感知設備運行狀態,售后,我們支持遠程運維
在卓序看來,如果說上一個十年,是電商推動物流行業飛速發展的十年,那么未來十年,則是智慧物流變革傳統生產模式的時代。
除了應用于電子商務,快遞物流,服裝,醫藥,煙草,新零售等流通領域外,下一步,公司希望能在智能制造的應用方面開拓新的戰場具體而言,卓序將目光聚焦于對新能源和半導體工廠的自動化物流裝備改造上
以公司產品在半導體領域的落地場景為例,卓序表示,無塵車間對潔凈提出了極高要求,這就要求德馬打造出一套無塵的物流系統現在多數系統還依賴國外進口,我們正在積極攻克技術,應該說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談及智慧物流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德馬則展現出了更大的野心我們不光要為新能源企業提供我們的輸送倉儲設備,還要嘗試研究新能源工廠當中的專用設備二者看起來相去甚遠,其實很多設備的基礎架構和底層原理都是相通的
做了很多年引進來工作的德馬科技,也在加速邁開走出去的步子公司在羅馬尼亞,澳大利亞等地均設立了分支機構,并在印度和越南市場建立了本地化的銷售和項目支持團隊以標準化,模塊化的產品體系,來適應全球銷售,運輸,現場安裝,售后服務的特點和要求
今年上半年,德馬取得了萬邑通德國,Shopee,亞馬遜日本等多個智能物流項目,至今已積累了近200家海外客戶。
回憶起1998年去北京參加第一屆中國物流技術展覽會時的場景,卓序覺得猶在昨天當時也是有人采訪我,我說雖然我們現在規模還很小,但未來一定能領跑中國物流,做出外國才能做的設備那時候他們都笑我吹牛
在如今這場時隔20多年的采訪中,卓序重新向記者描繪了自己的夢想:如果有機會,我想要辦一家中國物流博物館,把物流的發展史,設備迭代的過程和今天中國物流取得的成就都放進來。
而這,仿佛就是對多年前那個中國難道造不出先進物流系統的遙遙回答。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