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浪尖上的P2P網貸又遇上了新問題。 不久前,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發布公告稱,中源盛祥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中瑞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與華財正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3家融資擔保機構的許可證被注銷。實際上,與擔保機構合作的P2P網貸平臺不少,這樣的合作,對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有哪些影響?哪些擔保公司或者哪種合作模式才是靠譜的? “在‘去剛兌’大背景下,網貸出借人還是希望平臺有保障措施,而不少平臺也愿意通過保障措施來吸引出借人。因此,不少平臺在取消保證金模式的同時,也更加看重第三方擔保機制的價值,積極引入第三方擔保。”網利寶副總裁楊軍認為,此次注銷事件屬個別案例,并非“第三方擔保要消失了”的行業趨勢性事件。 在楊軍看來,透過此次事件,網貸出借人要摒棄剛兌的觀念,理性看待第三方擔保。想要知道保障實力如何,還得花點功夫去研究下那些第三方擔保是真強大還是玩噱頭。“P2P回歸信息中介的定位后,每個出借人都要學會對自己的資金安全負責,而不是等著別人給你一個保證。” 簡單回顧可以了解到,P2P網貸平臺與第三方擔保公司“親密接觸”的歷史可以回溯到2014年,甚至更早,作為一種被監管認可并能相對有效地保護出借人利益的措施,被不少P2P網貸平臺采用并沿用至今。比如,點融在今年3月宣布,已與目前國內投資規模最大的擔保機構之一中合中小企業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合擔保”)正式達成合作。中合擔保將推出“風險保障計劃”,為點融上撮合完成的交易,提供定制化的風險保障服務。同樣與中合擔保有合作,且合作模式類似的還有拍拍貸。 不過,有業內人士坦言,擔保公司的墊付規則是一種市場行為,會根據監管政策、行業發展、用戶需求進行動態調整,并且這種第三方擔保機制并不等同于剛兌,不能將它理解為零風險。最近幾年,擔保公司無力擔保、擔而不保、選擇性擔保的情況并不少見。 綜合來看,與P2P網貸平臺合作的擔保公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融資性擔保公司,另一種是非融資性擔保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是指依法設立,經營融資性擔保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這類公司的注冊和管理很嚴格,除了需要通過管理部門批準,注冊及實繳資本也相對雄厚,且擔保責任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10倍,而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無前置審批無監管,保障力度較弱。 除了資質差異外,楊軍指出,擔保公司自身運營風險也值得關注,其中包括公司業務情況、風控能力、財務狀況、外部輿情等。“另一種風險也不容小覷,即雖然有些平臺引入了擔保機構,但這個機構與平臺存在關聯性,這就失去了第三方擔保的意義,成了變相自擔保。盡管可能存在上述風險,但并不說明第三方擔保機構就不靠譜,實力夠強的第三方擔保仍是未來加強出借人資金保障的有效措施。”楊軍說。 總而言之,專家表示,對網貸出借人來說,首先要摒棄剛兌的觀念,理性看待網貸平臺提供的第三方擔保,同時綜合考量平臺的各項指標,為自己的資金負責。 (責編:胡達聞)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