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了全球各國之間的對話機制,而中國創新藥企業非常高效地融入到這樣一個全球協作的生態體系中,成為在包括臨床,研究,審批,生產,銷售,BD等方面的全球創新藥研發全鏈條中的一個重要參與者。
日前,在由《中國經營報》主辦,中經未來承辦的變革·大健康——2021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復星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啟宇帶來了主題為后疫情時代中國藥企創新能力的變革的演講。
創新能力變革五要素
后疫情時代,全球醫療市場加速變革,中國的醫療市場也出現了一些顯著的變化。
陳啟宇指出,在中國,相關監管機構加速與國際接軌,加入ICH,利好的臨床實驗,注冊及準入政策在過去若干年內大大推動了新藥在中國上市的速度,而這種勢頭將在十四五期間延續此外,在資本的多方助力下,中國公司走向國際,海外公司也更接近中國市場同時,疫情加速各國之間的對話和合作,推動全球協作生態體系的成熟,中國也將成為全球創新藥物研發全鏈條的重要參與者
在此趨勢下,陳啟宇認為,后疫情時代,中國藥企創新能力變革包含多個要素,自身定位,創新速度,前沿技術,創新深度以及全球化等。。
如今,中國大部分醫藥企業不是已經在做創新,就是正在思考如何做創新,或者處于準備創新的階段但如果這些企業都用同樣一個思維邏輯或角色去做創新,那么創新藥企業未來的道路很難走得遠,走得好因此,差異化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陳啟宇表示
與此同時,疫情讓新冠疫苗和藥物研發速度有了質的飛躍,也給醫藥企業帶來新的提升速度的要求近5年內,所有已獲批準的疫苗開發中位時間為112個月,而新冠疫苗從臨床試驗啟動到獲得緊急使用授權批準中位時間僅為7個月,同時全球監管機構并沒有降低安全性標準陳啟宇表示
放在中國創新藥企身上,不管是‘Me Too’ 還是‘Me Better’,‘Fast Follow’關鍵在于‘Fast’,未來應該在進一步加速的同時進行差異化創新陳啟宇稱
不過,陳啟宇也指出,盡管目前中國醫藥創新在研發管線和上市新藥的數量指標上已經位居全球第二梯隊前列,但參加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比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因此,在創新深度方面,中國創新藥企應聚焦特定疾病領域,提高臨床水平同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實現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陳啟宇表示
中國企業全球化創新取得突破
進入全球市場進而打通國際化路徑,是中國創新藥企業進行持續創新,提升價值的重要環節。
以復星醫藥為例,陳啟宇介紹道,經過10余年的打造,復星醫藥現已形成一個全球化網絡在中國,立足本土并以此為強力后盾,建立美國研發中心,加大臨床注冊,BD,早期創新與新技術孵化此外,建立歐洲研發中心,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BD與投資活動,強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非洲,打造具備其本土化生產能力和覆蓋當地的營銷體系,在印度,依托Gland強調生產與協同,在日本尋求技術合作和貿易機會,以及在其他新興市場選擇性建設區域中心,尋求國際貿易機會
陳啟宇表示,當前,中國創新藥企業在進入美國市場的不同通路上取得突破,如快速通道,突破療法,加速審批,孤兒藥認證,在全球化上開始有了多元化的嘗試。middot戰略先行,把握業務:以企業定位和業務發展戰略為導向構思設計轉型愿景和頂層戰略,在企業大局中實現從戰略,管理,執行,運營到評價的端到端落地。
同時,臨床,注冊及準入的利好政策顯著推動了創新藥物在中國上市的速度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獲批創新藥數量位居全球第二
在資本市場上,中國/亞太也成為全球醫藥市場的創新引擎這都預示著中國市場的創新未來具備很大潛力陳啟宇表示
而在當前,全球醫療市場的創新格局涵蓋從前沿科技到供應鏈的全球協作,中國企業有不同的路徑參與其中,實現全球資源配置。
同時,陳啟宇提及,后疫情時代,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面臨諸多挑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如何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從而持續推動創新,License Out之后創新藥出海如何加速在全球各個市場落地,如何提高全球同步研發,臨床,注冊與審評能力以進一步與全球接軌,以及如何解決核心資源技術,生產和供給存在的卡脖子等問題。
相信后疫情時代給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將帶來更大的發展陳啟宇說道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