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研發支出結構不平衡,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分別只占4%和8%23日,在2021未來青年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披露了一組數據,呼吁加強中國企業的基礎研究
王說,基礎研究可以帶來重大發現,有助于解決關鍵技術問題,促進技術發展,也是國家軟實力的標志之一,體現核心競爭力曾經在中國生產小型光電倍增管,被日本的濱松壟斷為了滿足江門中微子實驗世界最高探測效率的要求,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中國兵器北方夜視儀,中國科學院Xi光學精細力學研究所建立聯合體,共同研制20英寸光電倍增管經過6年的努力,國產光電倍增管已經成功滿足要求,實現了量產致電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合作是提高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
但由于行業強調實用主義和解決短期問題,企業基礎科學和基礎技術,原創性和核心技術的供給能力不足但企業科研實力弱,會影響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效果王認為,要大力加強中國企業的基礎研究
王提出,企業可以在內部設立基礎研究機構,支持國內外高校或科研院所聯合研究,或者支持高校教授開展獨立專項研究,或者設立公益基金獎勵有貢獻的研究人員他說,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第三次分配將發揮重要作用,投資基礎科學是最好的方式之一社會力量支持基礎研究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有人探索支持方式,操作方法,政策支持等
王建議成立以基礎研究為重點的民間基金會,引入更加國際化的標準評審機制和運行模式,彌補政府對基礎科學研究支持的不足,在項目內容和支持方式上更加靈活敏感他認為,社會力量可以選擇一些社會影響力大,成果突出,國內人力基礎強但裝備基礎薄弱的領域,支持一些關鍵裝備和核心研究單位的建設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