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習慣收藏合照 失去雙親的王翰:十年最想說 好好活著是對去世家人的交代,更是對自己的交代。爸爸媽媽,接下來的十年,我會更努力。 汶川地震,19歲男孩王翰失去了雙親。震后的家,只剩下一片廢墟,王翰一度迷茫到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原本輕狂任性的他,甚至沒有留下一張和父母的合影。這場巨變,讓他一夜間成長,最終用努力完成了父母對他的期望,考到北京的大學,并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我不會再允許自己失去珍貴的東西”。 考到北京 完成父母期待 今年已經29歲的王翰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陽光開朗的他在政府單位的表現一向很好。回憶起10年前,平時經常妙語連珠的他卻有長時間的語塞。“說實話,我很少會談及10年前的事情。對我來說,這可能是一輩子的傷口,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體會那種身心都撕裂般的疼痛。”王翰是汶川人,在地震中,父母都離他而去。那年,他正好上高三。 “高三的時候很皮,經常和班里的男孩一起逃課去網吧玩,老師沒少找家長。家里人卻對我抱有很大期望,就想讓我努力學習考到北京來。但是我當時只是覺得他們很煩。”說到這里,王翰停頓了一下,“地震的時候,我和班里的兩個男生正好跑到達州去玩,離開了震中,算是陰差陽錯逃過一劫。”可是,王翰的父母卻沒有這么幸運,在地震中,他們被倒塌的樓房埋在了地下。 “我當時一門心思就是考大學,而且要上北京的大學,圓我爸媽對我的期望。”他廢寢忘食地學習,終于夢想成真,考入了北京勞動關系學院。 心懷感恩 一直努力活著 說起來回憶,王翰充滿了遺憾。“家里塌了,什么東西都沒有留下,哪怕是一張照片。”更讓他傷心的是,自己那時候的手機中,沒有一張和家人的合影。王翰說,自從2012年后,他就養成了隨時留存和上傳照片的習慣。而且,對于身邊人的一切、對于任何可以留念的聚會場景,他都異常珍惜。在去年的班級聚會中,王翰將大一入學時全班第一張合照拿出來的時候,同學們都十分震驚,這張照片,同學們都沒能保存下來。 “我會把照片、文檔等一些我認為需要留存下來的東西都定期上傳,并且做多個存檔。甚至是同學幫我寫的筆記,朋友給我寫的明信片,同事寫給我的會議記錄,我都會收藏好。”雖然在別人看起來自己有些“偏執”,但這并不能改變他的行為習慣。“我不會再允許自己失去珍貴的東西。” 工作中,王翰更愿意做個踏實的“暖男”,把身邊的朋友和同事照顧好。“說實在的,通過地震救援,我真的發現世間溫情的寶貴,我在心里是特別感恩的。我相信我們所有汶川人,對社會都是感恩的。”他說,當年救援的軍人和救援人員在廢墟中拼命地挖,有些人累得甚至抬不起胳膊、邁不動腿。“救援人員那么累,還總是安慰我們。每當他們挖出遇難者,總是流著眼淚和我們說對不起,沒有救更多的人。這讓我感觸很深。” 大學畢業之后,王翰放棄了出國的機會,考入了北京特警,目前是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我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這句話雖然看起來很空,但是我正在用實際行動填滿它。這十年,我在努力活著,以后我會更加努力。”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為化名) 北京晨報首席記者 張靜雅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