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支持下,上市公司股票獲得回購增持再貸款的規模快速增長,其中化工企業是重要的參與者。
自2024年四季度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支持政策出爐以來,化工類企業獲得相關貸款的數量以及規模快速增長。今年3月,瀘天化、中核鈦白、萬凱新材等多家化工企業新增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融資規模均達上億元。
據統計,從去年底至3月27日,已有40余家化工企業共計獲得近百億元股票回購貸款額度。其中,去年拋出20億元~40億元股東增持計劃的東方盛虹,獲得上限28億元的增持貸款支持,成為該政策工具推出以來A股市場最大的專項貸款案例。對此,有觀點認為,部分化工企業大手筆回購增持并獲得巨額貸款支持,既傳遞了控股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也傳遞了政策對優質企業的傾斜,短期內有助于股價穩定。
化工企業獲股票增持回購貸近百億
東方盛虹專項貸款融資位居榜首
自2024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引導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其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以來,上市公司密集響應回購增持貸專項政策。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A股市場已有424家上市公司發布自身及股東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購增持專項貸款的相關計劃公告,貸款金額上限合計817.09億元,占首期額度的27%。
從參與主體來看,化工企業成為獲得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主要力量。目前專項貸款覆蓋化工、農業、科技、能源、醫藥、有色金屬、消費品等多領域主體,其中化工企業頻頻響應融資新政。據Wind數據,自2024年10月18日至今,已有45家化工企業取得股票增持回購再貸款,貸款金額上限合計96.4億元。
其中,獲得專項貸款金額最高的三家化工企業為東方盛虹、中偉股份、圣泉集團,獲得貸款金額上限分別為28億元、8.8億元、5億元。此外,興發集團、海利得、神馬股份、天原股份、瀘天化、濱化股份、多氟多、中核鈦白等20余家化工企業回購上限均達到上億元,融資主體全面覆蓋民營企業、地方國企、公眾企業等類型,貸款期限多為1年至3年。
作為EVA光伏料龍頭,截至3月27日,東方盛虹已獲批最高28億元的股東增持貸款支持,成為該政策工具推出至今最大的融資案例。
根據東方盛虹發布的最新公告,本次增持主體已于2024年11月14日至2025年2月21日合計增持公司股份1.32億股,占公司當時總股本的2%;另于2025年2月22日至2025年2月26日再度合計增持公司股份1563.53股,占當時公司總股本的0.24%,后續增持主體將繼續實施增持計劃。
從股價提振效果看,增持計劃對東方盛虹發揮了階段性提振作用,發布增持計劃次日,東方盛虹股票漲停。不過,截至今年3月27日,東方盛虹報收8.81元/股,與公司發布增持計劃前股價大致持平。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就此表示,在當前資本市場整體處于上行區間的背景下,化工類企業頻頻實施回購增持等動作,主要源于政策驅動下的低成本融資機遇、企業自身市值管理的雙重考量:“專項貸款政策的出臺,為化工企業提供了低成本的資金支持,使得企業能夠以較低的財務成本進行股份回購或增持,從而優化資本結構、提升每股收益,并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那些經營穩健、信用良好、未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化工企業,尤其是行業龍頭企業,更易獲得專項貸款融資支持,這些企業通常具備更強的償債能力和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袁帥就此補充,東方盛虹控股股東大手筆增持并獲得巨額融資支持,既體現了控股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也體現了政策對優質企業的傾斜。不過,長期提振效果仍然依賴公司業績表現和財務結構持續優化。
化工企業回購熱情攀升
和邦生物成“回購王”
股票回購增持貸密集落地,也令上市化工企業回購熱情攀升。據Wind數據,截至3月27日,今年以來A股市場宣布實施回購的化工企業數量已達56家,回購金額合計14.94億元。其間圣泉集團、海利得、三維股份位居化工企業回購規模TOP3,今年已分別實施回購金額1.87億元、1.02億元、1億元,期間回購股份數量依次為766萬股、2341萬股、740萬股。
據統計,2024年以來,A股市場宣布實施回購的化工企業數量已達193家,回購金額合計141.21億元。具體來看,和邦生物、圣泉集團、梅花生物位居A股市場化工企業回購規模TOP3,2024年以來已實施回購金額12.89億元、6.58億元、6.35億元,期間回購股份數量依次為64409萬股、2996萬股、6276萬股。此外,金發科技、神馬股份、合盛硅業3家化工企業的回購金額也超過5億元。
整體來看,近一年和邦生物堪稱化工企業“回購王”。2024年至今,和邦生物先后披露至少6筆回購預案,最新一期預案已在今年2月7日前實施完成,近一年回購金額超過10億元。
“目前用于減少注冊資本的股票注銷式回購案例仍然較少,這意味著當前化工企業密集的回購增持動作更多是出于市值管理和信號傳遞的考慮,而非實質性的股本縮減。因此,這些動作效果更多是短期內提升市場信心和穩定股價。”袁帥介紹,“對于后續化工板塊的走勢,預計將在政策扶持、行業復蘇和市場需求增長的共同推動下保持穩健。同時也需關注國際油價波動、環保政策調整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等潛在風險對板塊走勢的影響。”
濱化股份實施估值提升計劃
同步實施大額回購增持
除了大手筆回購,為了提振投資者信心,2025年化工企業股東正密集實施股票增持。據Wind數據,截至3月27日,今年以來已有71家化工企業公布股東增持計劃,其中興發集團、華誼集團、天原股份的股東增持金額位居TOP3,分別擬增持2.2億元~4.4億元、1.5億元~3億元、1.5億元~3億元。此外,濱化股份、萬潤股份、萬凱新材的股東增持金額下限也達上億元。
其中,作為今年一季度化工類企業的增持“冠軍”,興發集團的增持主體也獲得了中國銀行最高4億元的專項貸款額度。從增持進展來看,截至2月5日,公司的增持主體完成首次增持共計116.1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1%,增持金額為2501萬元。
濱化股份則是目前同步實施較大規模增持與回購的化工企業。由于此前股票連續12個月,每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每股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今年1月15日,濱化股份發布了《2025年度估值提升計劃》,擬通過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積極實施現金分紅和股份回購、積極尋求并購重組機會、鼓勵主要股東增持等措施提升公司投資價值。
公司同日推出了大股東增持方案及股票回購方案。第一大股東和宜投資擬在12個月內增持1.4億元至2.8億元公司股份,增持資金包括和宜投資的自有資金,以及建設銀行提供的2.5億元專項貸款支持,貸款期限為6個月。
據濱化股份披露的回購進展與增持進展,截至今年 2 月 28 日,公司已累計回購3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0.146%,該輪回購資金總額1148萬元;截至3月11日,公司第一大股東增持公司股份565.6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7%,該輪增持金額合計2159.82萬元。
從股價提振效果看,提出估值提振計劃次日即1月16日,濱化股份每股報收3.84元,較前一日上漲3.8%。截至3月27日,濱化股份每股報收4.47元。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