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與建設金融強國的有效路徑指引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當下,金融領域“千帆競速,百舸爭流”,眾多實踐探索案例不斷涌現。
2025年2月,“威海市商業銀行”正式更名為“威海銀行”,標志著這家扎根齊魯大地的城商行以嶄新姿態邁入戰略轉型深水區。威海銀行緊扣服務實體經濟“五篇大文章”要求,圍繞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服務實體經濟關鍵領域,交出了一份“穩中求進、質效雙升”的年度答卷。
近日,威海銀行發布2024年度報告。截至2024年末,資產總額達到4414.64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495.87億元,增長12.65%;各項存款總額增加268.93億元,增長10.09%;各項貸款總額增加203.66億元,增長10.72%。其中,綠色貸款余額增長44.93%至377.13億元。全年營收93.16億元,增長6.64%;凈利潤21.98億元,增長3.87%。效益穩中提升,成為區域銀行轉型的典型樣本。
五篇大文章協同實踐,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威海銀行的實踐中形成了相互融合、協同推進的格局,構建起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力。
近年來,威海銀行積極布局綠色金融,通過創新產品和靈活的金融服務,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從最初的“試驗田”邁向更為成熟的“生態圈”。在綠色金融領域,威海銀行建立了“1+3+5+N”綠色信貸體系,并推出“綠色礦山貸”“降碳轉型貸”等一系列創新金融產品,精準支持綠色轉型。以濟寧某礦區為例,威海銀行為其提供了1.96億元礦山修復貸款,助力廢棄礦山的治理,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推動綠色發展與金融服務的結合。
與此同時,威海銀行還在海洋經濟領域實現突破,成功落地了全國首筆海洋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和漁業貝類碳匯指數保險質押貸款,為推動藍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的金融支持。這些舉措彰顯了威海銀行在綠色金融與保險金融的深度融合,豐富金融產品的同時,也促進了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在普惠金融方面,威海銀行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效能和覆蓋范圍。通過推出“政e融”“科技易貸”等超過20款線上產品,在增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的同時,也加大了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金融支持。例如,銀行曾為山東某隧道工程設備公司發放1000萬元的“科技易貸”,支持其完成產品研發和技術升級,推動了企業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性,威海銀行還發起了“普惠金融增長突破年”活動,通過金融科技優化服務模式,使得小微企業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得融資支持。2024年,威海銀行通過線上渠道為小微企業提供了近60億元的信貸支持,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助力了區域經濟的穩步發展。
創新服務模式,“精準滴灌”實體經濟發展
面對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重需求,威海銀行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全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尤其是在科技型企業融資方面,采取了多項創新舉措。
2024年12月,威海銀行為山東某信息技術公司成功辦理了威海市首筆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發放信貸資金300萬元。此次融資突破了傳統融資方式的局限,以數據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幫助企業將數據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資本,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在專利技術質押融資方面,威海銀行積極開展創新實踐。2025年3月,該行為泰安市某科技信息公司提供3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助力企業緩解資金壓力,順利推進智慧化工園區綜合管控平臺項目建設,推動專利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威海銀行還推出了“共享貸”供應鏈金融產品,優化產業鏈資金流動。2024年12月,威海銀行依托山東高速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的數據分析平臺,為10家企業發放了總額超過1億元的信貸資金,緩解了上游供應商的資金周轉壓力。通過這一產品,威海銀行幫助企業優化產業鏈資金配置,同時也降低了整體金融風險,增強了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發展能力。
除此之外,威海銀行積極響應國家和地方政策,推動綠色金融創新。銀行密切關注《濱州市鋁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并組建了專業服務團隊,深入調研企業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痛點,設計了“環境效益測算+動態利率調節+第三方認證”的金融解決方案。這一方案有效破解了傳統高碳行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難題,推動了綠色金融的深度應用,助力鋁產業等高碳行業的綠色轉型。
在支持地方經濟和科技型企業發展方面,威海銀行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根據不同企業的發展階段,實行差異化的授信政策,建立了“一企一檔”“一企一策”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量身定制融資解決方案。
加快改革轉型,新起點迎來新機遇
2024年9月,威海銀行迎來了重要的人事變動。時任行長孟東曉升任董事長,副行長張文斌接任行長職務。隨后在2025年2月,正式更名為“威海銀行”,在全新起點上,迎來了戰略轉型的深度階段,進一步明確了其在區域經濟和金融市場中的發展定位。
威海銀行以“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數字化”為轉型方向,組織架構持續完善,體制機制不斷優化,業技融合進一步深化,打造了一支市場化營銷團隊,完成了縣域支行綜合化運營試點,推動了智慧運營網點建設,專業能力和發展潛力不斷提升。
此外,威海銀行還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發布了2025年博士后“菁英”人才招募計劃,力求吸引和集聚各領域的優秀博士后人才。這一舉措不僅推動了威海銀行的科技創新,也為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運營過程中,威海銀行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弘揚“利他、誠信、敏捷、開放”價值觀,扎根山東,精誠服務,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助力了區域經濟發展。
整體來看,威海銀行的發展之路揭示了區域性銀行在現代金融環境中的生存法則。一方面要深植地方經濟的土壤,另一方面還需具備超越地域的差異化競爭力。回顧2024年,威海銀行緊扣服務實體經濟“五篇大文章”要求,不僅實現了資產規模、存款、貸款等關鍵指標的增長,更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中小銀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徑。
翻譯
搜索
復制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