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花落石家莊。
近日,《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復函,成為京津冀地區首個獲批的都市圈,也是全國第17個國家級都市圈。
縱觀石家莊都市圈,并不算大——以石家莊市為中心,與衡水市、邢臺市、定州市、辛集市共同組成,面積約1.65萬平方公里。
與此前獲批的16個都市圈相比,不論是面積數還是主要成員數來看,石家莊都市圈都算是“小型”。
一般而言,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在此基礎上,城市能級越高、輻射能力越強,以其為中心輻射的地帶,往往被認為成為國家級都市圈。
然而,在近年國家級都市圈批復呈收縮態勢之下,石家莊都市圈何以升級為國家級都市圈?
石家莊 圖源:圖蟲創意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葉堂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石家莊都市圈升格為國家級都市圈,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即通過石家莊都市圈建設、培育冀中南地區經濟增長極,進而推動解決京津冀內部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實現更好分工協同、提升發展效率。
他建議,在此背景下,石家莊都市圈也要強化自我“修煉”,依托地方比較優勢,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地方特色、以現有產業基礎發展產業集群、打造高性價比的人居環境,進一步強化自身對產業和人口的吸引和承接能力。
不算大的都市圈
自2019年《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印發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從單一城市發展的時代,進入到區域協同、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新階段。
在此背景下,全國超30地結合地方發展情況開展都市圈規劃培育。通觀已獲批復的都市圈,可以發現能否升格為國家級都市圈,并不取決于單一因素,而是綜合核心城市輻射能力、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現有交通布局和產業協同等軟硬件基礎、推動后發地區培育增長極等綜合因素共同推動。
而獲批復的都市圈規劃,通常意味著該區域的協同發展戰略被納入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政策意義。比如,成為國家優化資源配置的重點區域,在土地、財政、交通、產業等領域獲得更多政策支持,例如專項債券、重大項目優先落地等。
近年獲批的17個國家級都市圈 制圖:曾思怡
不過,到2022年底,發改委明確提出要都市圈建設規劃要“降溫”,明確提出不能跨越發展階段,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推動都市圈建設。因此,國家層面在都市圈規劃批復方面更加嚴格,近年批復數量明顯收縮。
在此背景下,作為今年首個獲批,也是京津冀地區首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石家莊都市圈的基本情況如何?
據《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石家莊都市圈面積約1.6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632萬人。
從此前已獲批的16個國家級都市圈來看,面積多在2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口2000萬乃至3000萬以上,輻射城市少則三四個,多則七八個。對比之下,石家莊在面積和人口上都比較“小型”。
而作為河北省會,石家莊的經濟首位度較低——2024年,石家莊地區生產總值8203.4億元,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5位,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4位。
體量、領銜城市能級方面不算突出,但從石家莊都市圈未來數年的謀篇布局看,可見其精細和長遠。
根據河北發布的《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解讀來看,將從共塑都市圈發展新格局、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支撐、合力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協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等8個方面發力都市圈建設。
目標分兩個階段進行:到2030年,基本建成空間布局合理、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暢通、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同、公共服務均衡、生態秀美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進一步成熟,經濟實力、科技能力、產業競爭力大幅增強,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完善。
冀中南增長極
很長一段時間,與相鄰的城市相比,河北部分地區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傳統產業占比較大,發展受限。
區域經濟研究者普遍認為,這種經濟產業發展的不平衡,會導致區域內產業協同難度較大,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整體發展效率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在2014年就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從交通、產業、公共服務、生態等領域推出專門政策文件。
今年初,國務院在《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的批復中,對河北不同區域的優勢、功能定位和產業方向做出具體回復,其中就包括,“以石家莊市輻射帶動冀南地區加強與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區的協同聯動”。
在此背景下,將石家莊都市圈升格為“國家級”,相較于經濟體量和中心城市能級的考量,更多在于推動培育冀中南經濟增長極,進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需求。
葉堂林解釋,京津冀地區現有兩個都市圈,一個是首都都市圈,即以北京為中心,實現半徑50公里通勤圈、半徑100公里功能圈和半徑150公里產業協作圈,在這個范圍之內,天津以及保定等幾個冀北城市都被輻射、帶動。
天津,北方工業重鎮 圖源:圖蟲創意
“但是地處冀中南的石家莊,和北京直線距離約300公里,進不來,那(河北)南邊怎么辦?這就是石家莊都市圈近期獲批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表示,過去幾年,石家莊在“強省會”戰略之下,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伴隨著石家莊都市圈建設加力推進,不僅可以輻射帶動周邊幾個冀中南城市。從整個京津冀區域來看,還具有補齊區域短板,推動解決京津冀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戰略需要,“尤其是石家莊及以南部分城市跟北京、天津發展差距較大的問題”。
與此同時,石家莊都市圈作為京津冀和中原城市群的重要銜接點,都市圈建設的推進,還有利于整個京津冀與中部的互動交流和分工協作。
石家莊都市圈的下一步
推動解決京津冀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首先要理解問題的成因。
葉堂林指出,一方面,從客觀經濟規律看,“人往高處走”,在京津冀地區,北京、天津等高能級城市,自然而然會對周邊地區的高端產業和人才具有虹吸作用;不過另一方面,河北本地產業也存在短板,差異化優勢培養不足,也在加速當地人才和資源流向能級更高城市,而在北京、天津產業外溢階段,當地也因為承接能力有限,失去部分機會。
他舉例,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也存在對周邊省份、城市的資源虹吸情況,但周邊江蘇、浙江等省份本身具有良好產業基礎,加之差異化優勢的培育,比如一提到蘇州就想到“制造”,一提到杭州就想到“數字經濟”,不僅形成了與上海虹吸作用相對抗的反向吸引力,還有益于區域間差異化分工、提升整體發展效率。
回到石家莊都市圈。
根據批復,石家莊都市圈可以優先承載國家重大生產力、重大研發平臺、重大項目等布局,同時也可以積極爭取國家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特別是有助于爭取2025年國家在城際交通效率提升、城際鐵路通勤、公路鐵路安全防護等方面的都市圈國債支持。
石家莊 圖源:圖蟲創意
葉堂林表示,成為國家級都市圈后,石家莊都市圈迎來的明顯變化是,都市圈內互聯互通將加快推進。
《石家莊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到,未來10年,當地將構建以石家莊市為中心的放射形鐵路網,實現石家莊都市圈內城市一小時通達。其中,實現組團區與主城區30分鐘通達、市域內45分鐘通達。
葉堂林建議,當地要更勇敢和更大力度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抓住機遇。具體來看,石家莊都市圈要依托地方比較優勢,從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地方特色入手,以現有產業基礎發展特色產業集群,打造高性價比的人居環境等,進一步強化自身對產業和人口的吸引能力。
“通俗來說,就是企業來這里發展,是不是可以更好地降成本;人們來到這里工作生活,是不是可以降低購房成本等,在減少生活壓力的同時還能獲得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的足量供給;又比如在產業方面,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如何進一步培育壯大,打造更完備產業集群。”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