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周六開始,上海朱屺瞻藝術館《心馳神來:張弛個展》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場展覽是對上海著名女畫家張弛六十余年藝術生涯的一次梳理回顧。張弛曾被海派大師陳佩秋譽為“大有奪得滬上山水畫冠軍之能”,其代表巨作《蘇河春曉》在世界會客廳展現“一江一河”的上海當代風貌。
張弛是海派畫壇中生代畫家中的佼佼者,也是在中國和日本都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藝術家。近年來,她對“城市山水”題材費心研究,不僅創作了70米水墨長卷《海上攬勝》等一系列的轉型佳作,以中國畫的傳統筆墨描摹日新月異的當代城市風貌。《海上攬勝》由上海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為新時期的“城市山水”提供了創作案例。
不過這一回,經過和館方策展團隊商議,張弛將自己的藝術創作回溯到童年習作。一樓到三樓的展廳內,80余幅作品層層鋪陳,從童稚習作到都市意象,從傳統筆墨到現代視覺重構。三樓旅日期間受東西方筆墨技法的影響,將山川、宇宙、生命融匯于筆尖,她通過現場寫生,真切丈量并記錄山川形勝的自然特性。
二樓展廳最有看點,是張弛旅日回國之后到2025年的創作集萃。她的繪畫大膽構建對理想中的城市山水的暢想,且“借調”了的上海標志性的物景、建筑和河流。經過張弛妙筆騰挪,“城市山水”在這一題材上有了超越性的建構——在青綠與淺金的基調下烘托出都市的自然美,且與上海的摩登大氣的城市特性合拍,這也是眾多上海觀眾喜歡張弛作品的理由之一。比如三聯巨作《都市春曉》,半抽象半寫實地捕捉到世界商業發達城市的一個晨曦,略去了鬧市街頭車水馬龍的細節,但繪出了城市的活力與浪漫。
張弛的父親是海派知名山水畫家張大昕。張弛自幼受父親影響,接受傳統中國畫的嚴格訓練,從小就打下堅實的功底,1985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學習,師承大師陸儼少主攻山水畫。多年來,張弛深入研究筆墨技法,體悟寫意詩情,用筆墨行走,與山水呼應,將巍峨群山攬入尺紙筆端,作品現代而不失傳統韻味。
縱觀張弛成熟期的藝術創作,“自然山水”和“都市山水”的意象貫穿其藝術創作。“山水意象”單元集結了張弛現代都市等系列的代表作,“氤氳之美”單元主要聚焦張弛旅居日本時期的創作。
三大單元的多維呈現,可見張弛的成長之路,從習作、成熟、變法、創新一路走向今天,凝練出具有辨識度的海派筆墨。張馳
藝術家張弛表示,為上海城市繪像是每個藝術家心馳神往的美事,既肩負了使命和責任,又期待在創作中有“神來之筆”。展覽以“心馳神來”為名,希望觀眾引入一場關于自然、城市、未來的美學共鳴。
此次展覽是朱屺瞻藝術館連續多年推出的“一間自己的房間”女性藝術家系列的延續。今天起到5月12日向公眾開放,可從魯迅公園內走入展廳參觀。展覽期間,館方還將推出一系列公教美育活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