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基金公司陸續召開2025年投資策略會或者發布2025年投資策略,整體來看,公募基金公司對明年的A股市場相對積極,認為政策預期得到兌現、企業盈利筑底之后,未來的權益市場是相對有吸引力的,科技、消費等板塊是基金公司明年掘金的重點,尤其是低空經濟、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
公募基金2025年投資策略陸續出爐
距離2024年收官僅剩3個交易日,2024年基金業績排位也將塵埃落定。截至12月25日,有6只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超50%,46只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在40%—50%之間,873只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超20%。大摩數字經濟A以72.57%的收益率位居基金業績排行榜榜首,值得一提的是,位居業績排行榜前十的基金均為主動權益基金。
臨近年末,2024年的業績即將成為過往,各家基金公司紛紛發布2025年投資策略,積極備戰2025年。從宏觀層面看,景順長城首席資產配置官、養老及資產配置部總經理王勇表示,政府已經出臺接近10萬億元整體性的化債方案,來降低地方債務成本負擔并改善私人部分的現金流,加上首付比例下調、房貸利率下調、稅費等穩地產措施,地方債務和房地產風險有望得到實質性化解。同時,除了需求側加大內需的刺激力度,供給側也會出臺防止行業內卷的政策,包括暢通落后的低效產能退出機制、節能降碳方案,有助于改善物價水平。
資金面上,中歐基金預計,2025年預期ETF凈流入或超過6000億元,保險資金亦有約4000億元的資金流入,外資配置A股比例雖低,但隨著中國經濟預期改善,未來有望持續回流。
晨星表示,對中國市場的長期前景持積極態度,但短期內市場震蕩在所難免,投資者需要保持耐心,并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合理控制倉位。
權益市場有吸引力
“中國是全球投資者在2025年最值得關注的市場之一。”晨星認為,中國資產未來的上行空間依然廣闊,對其中長期表現保持較強的信心。
展望2025年,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紅裕認為,權益市場2025年有較大概率轉向盈利企穩、估值溫和擴張,整體指數將繼續呈現震蕩企穩的特征,未來的權益市場是相對有吸引力的。
對于明年的A股市場,王勇給出了非常積極的判斷,認為政策預期得到兌現、企業盈利筑底之后,A股的估值擴張值得期待。具體看好勝率比較確定的科技、具備困境反轉機會的消費,以及適合作為底層的高股息板塊。
博時基金多元資產管理一部總經理兼多元資產管理一部投資總監鄭錚表示,在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發力下,2025年宏觀經濟形勢預計整體向好。國內股市在經歷了9月底以來的大幅反彈后也并未被高估,整體看好。估值角度,當前A股無論從全球估值比較,還是股票市值與債券、貨幣、GDP比較,均具備較大的提升空間。待宏觀政策落地將同步提升市場風險偏好。
中歐基金認為,盡管短期內存在不確定性,但從長遠來看,A股市場蘊含著不少結構性機會,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大眾消費等領域。固收市場方面,預計收益率將繼續震蕩下行,斜率放緩,需在波動中積極把握波段機會。
科技成長板塊是重點
展望2025年大類資產配置機會,招商基金首席配置官于立勇表示,A股盈利周期顯示觸底跡象,積極政策預期托底市場風險偏好,2025年或震蕩上行。港股方面,海外降息周期提升估值性價比,國內基本面上行提振盈利,2025年機會大于風險。國債方面,中短期在寬松預期及配置資金推動下,收益率仍有下行動能,長期維度需要加強風險關注。黃金方面,實際利率下行對金價形成支撐,逆全球化背景下具備戰略配置價值。
鄭錚建議,明年大類資產配置排序為股票gt;債券gt;大宗商品。投資組合中股票與債券的分配比例主要基于預期的投資回報率。核心策略是通過配置債券來構建穩定的資產基礎,同時積極管理權益類資產。此外,黃金資產性價比更高。
在A股的選股思路上,朱紅裕表示,在消費、資源、公用事業等高ROE板塊中,尋找商業模式穩定、高壁壘高質量公司合理估值定價的機會。在中游制造、醫療保健、信息科技等成長類板塊中,關注經營周期拐點及產品技術升級因素帶來的估值盈利雙擊的投資機會。2025年密切關注內需相關板塊,從確定性和估值修復空間兩個方面把握投資機會。另外,還可以關注產能周期有望拐點向上的行業以及貿易壁壘提高背景下的“亞非拉”出海機遇。
平安基金研究總監張曉泉認為,由于政策發力方向是財政發力貨幣配合,市場更傾向于看好受益于財政發力的行業和板塊,如軍工、商業航天、醫療設備、低空經濟、生育刺激、設備更新改造、地方債化債等。同時,在流動性推動和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的過程中,科技成長行業中具備未來想象空間的人工智能、AI應用、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也值得關注。
對于市場關注的科技板塊,景順長城基金基金經理楊銳文表示,隨著科技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加上科技行業自身的發展不斷加速,對科技成長板塊非常樂觀,最看好自主可控和已經開始反內卷的新興產業。他表示,不能忽視消費補貼對于手機產業鏈的帶動作用,國產手機在國產半導體的使用上越來越多,消費電子產業鏈在中國已經非常全面,手機補貼對整個行業會有更大的促進和推動。此外,楊銳文表示:“新能源產業的出清前所未有的劇烈,盈利回升最終或會遠超預期,從而孕育出很多機會。所以,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研究在這里面,這或是明年一個非常重要的勝負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