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珍珠球:“籃筐”會移動的“小籃球”
對籃球運動員來說,籃筐會主動迎向自己投出的籃球,無疑是件幸福卻不可能發生的事。而這一幕,卻會發生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珍珠球賽場上。
珍珠球,源自滿族民間游戲“采珍珠”,由模仿采珠人的勞動演變而來。1991年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珍珠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因基本技術和比賽方法與籃球類似,珍珠球也被稱為“移動籃筐的小籃球”。
珍珠球賽場與籃球場大小相同,分為水區、封鎖區、隔離區和得分區。水區是雙方展開攻防的主要區域,兩隊各有7人登場,其中每隊有4人處于該區域內,他們需通過傳、運、控等方式將球送到己方得分區的“移動籃筐”里。
“可以說水區是珍珠球最像籃球的區域,球員運球、傳球、突破、滑步的技術動作,裁判對阻擋、推人、走步等犯規和違例的判罰與籃球基本一樣。”新疆男子珍珠球隊教練馬冬告訴記者,不少珍珠球選手都有籃球運動經歷。
所謂“移動籃筐”,是指一名球員可手持抄網在得分區內移動和跳躍,只要能用網接住水區隊友的投籃,所在球隊即可得分。但若接球時處在得分區外,或用網干擾對方防守球員,則會被認定進球無效。
“投球點和入網點都能移動,所以投球的角度、線路會有更多選擇和變化。”馬冬說,珍珠球比普通籃球小一些,所以投球時的手感不同,“出手可以隨意點,但手感要求更細膩”。
“籃筐”能移動配合,卻不意味著得分更容易,因為對方還有持拍球員攔截。珍珠球賽場上,在水區和得分區之間設有封鎖區,每隊有兩名球員手持雙拍在此干擾、攔截對手投球。為此,各隊常會選擇移動快、彈跳好的球員守護封鎖區。“因為有更大的防守面積。”馬冬解釋道。
根據規則,進攻一方投球若從空中越過攔截入網,可得1分;若球在后三區反彈入網,且未被任何人碰到,則能得2分。后三區是指對方封鎖區、己方得分區以及其間的隔離區。
這一記分方式給各球隊提供了更多戰術選擇。在本屆運動會的珍珠球賽場上,既能看到憑借高大身材頻頻空中取分的球隊,也能看到快速機動善于反彈得分的球隊,彼此間的對決戰況激烈、比分膠著。
23日進行的一場男子小組賽中,新疆隊與浙江隊就分別代表了前后兩種風格。整場比賽,兩隊各展所長、比分交替上升。直到終場前讀秒時刻,新疆隊球員才用一記超遠距離的拋投,幫助球隊40:39險勝。
“珍珠球獨特的比賽形式能讓每個參與者都找到自己的特長,再加上玩法和籃球相似、趣味性強,愿意參與的人比較多,使得珍珠球項目越來越受歡迎。”遼寧省男子珍珠球隊隊員李超說,這是他連續第五屆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該項目比賽。
如他所說,珍珠球自亮相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來,早已走出發源地東北,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成為更多人揮灑汗水、交往互動的運動媒介。本屆運動會珍珠球項目共有20支男隊、16支女隊參賽,23日開賽,將于29日完賽。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