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辦。這些天,進博會非遺會客廳熱鬧非凡,上海龍華醫院、岳陽醫院、曙光醫院等多家海派中醫紛紛亮相,展示各自“獨門秘方”。
百年穴位貼敷劑,冬令進補的海派膏方,一指禪推法和?法等丁氏推拿流派特色手法,海派中醫每天展示不同的特色,前來體驗和治療的中外觀眾絡繹不絕。
 “哎喲,就是這里痛”
11月9日中午,小小的非遺會客廳擠滿中外觀眾,龍華醫院藥學部藥師潘宇炯現場展示古法手工制作穴位敷貼劑,帶領眾人領略非遺“穴位貼敷劑制法”的百年發展歷程。
“哎喲,就是這里痛。”一名男子指著腰部,對現場藥師說。話音剛落,藥師一揮手便把穴位敷貼貼了上去。有人因為腰痛,有人肩膀酸,潘宇炯現場一一問診,針對不同患者給出相應的穴位貼敷劑和藥方。穴位敷貼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用水、醋、或凝固狀油脂等,調成糊狀制成軟膏、丸劑或餅劑,再直接貼敷穴位和患處的一種無創痛療法。
11月9日,第七屆進博會非遺會客廳,龍華醫院藥師便把穴位敷貼為一男子貼到腰部。
龍華醫院介紹,穴位敷貼發端江南、興起滬上,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上世紀60年代,該院藥學專家章崇儀主任作為創始者,協助徐氏兒科徐仲才醫師,建立細芥敷貼的基本制作規范,專注于小兒哮喘等輔助治療。2017年起,穴位敷貼第三代傳人龍華醫院主任藥師周昕通過優化工藝、完善標準,陸續研發出寧心貼、解郁助眠貼、理氣止痛貼等十余種貼劑,發揮助眠、安神、止痛等各種作用。
此次,龍華醫院攜帶了適用于肺病科、兒科、骨傷科、心病科、腦病科的多款敷貼劑,中外觀眾排隊嘗試。龍華醫院副院長李屹表示,龍華醫院是多項國家級非遺傳承基地,在進博會上,以場景化、生活化的方式讓觀眾零距離接觸上海非遺技法,進一步將海派中醫的診療特色和健康理念傳播出去。
第七屆進博會非遺會客廳,現場展示的中醫藥方。
體驗“一指禪”推拿
丁氏推拿傳人、上海岳陽醫院推拿科主任孫武權主任醫師和邵盛副主任醫師、楊成浩醫師代表國家級非遺項目丁氏推拿療法亮相非遺客廳,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和觀眾進行推拿科常見病的健康科普,并演示一指禪推法和?法等丁氏推拿流派特色手法。
“一是在手法的操作應用上,‘柔為貴,剛柔并濟’;二是在手法的作用部位上,‘點為主,點面結合’;三是在治療方式上,要‘動為先,動靜結合’。”孫武權現場邊演示邊說,無論是一指禪推法還是?法,推的時候都不能讓患者有太多痛感,患者才容易接受。
11月6日,第七屆進博會非遺會客廳,上海岳陽醫院專家讓觀眾體驗丁氏推拿流派特色手法。醫院供圖
“感覺一下子放松了好多。”體驗完一指禪推法,一位女士說。孫武權說,丁氏推拿療法是以丁氏標志性的一指禪推法和?法為主要手法的推拿療法。2021年,“丁氏推拿療法”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項目名錄。
據岳陽醫院介紹,丁氏推拿療法形成于清代,發展于當代。在丁氏推拿學術流派100多年的傳承過程中,支系傳人人才輩出, 對丁氏推拿學術流派的傳統技術及思想不斷進行發展和創新,臨床診療各具特色,使丁氏推拿學術流派的發展枝繁葉茂。
11月6日,第七屆進博會非遺會客廳,上海岳陽醫院專家在非遺會客廳。醫院供圖
“膏方”亮相進博會?
膏方的藥香味也飄進了進博會。11月7日,隨著立冬節氣到來,“冬令進補”正式開啟,曙光醫院的海派膏方也在當日起正式開爐熬制。在進博會非遺客廳,曙光醫院傳統醫學科和治未病中心多位專家向中外賓客展示了海派膏方文化及其意蘊。
11月7日,上海曙光醫院專家為一名外國觀眾把脈。
曙光醫院院長房敏介紹,今年曙光醫院膏方制劑室有近60只紫銅鍋,膏方熬制需要經過調配、浸泡、煎煮、澄清、過濾、濃縮、收膏、分裝、晾膏等環節,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操作規范和時間要求。11月7日開爐后,當天便收膏約120料,市民的預約量已超5000料。醫院把部分膏方成品帶到了進博會現場展示。
曙光醫院海派膏方。
在進博會現場,中醫專家耐心地為患者把脈、問診,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具膏方處方。曙光醫院稱,結合當下社會潮流,膏方在劑型上既有傳統古樸、備受老年朋友鐘愛的青花瓷罐裝膏方,也有時尚方便、年輕人喜歡的小包裝便攜膏方、棒棒糖膏方等。古樸的制作工藝、創新型的制劑形式,讓傳統膏方更受年輕人青睞。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