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到,平時吃一頓飯絕不會超過5分鐘的我,會將一粒葡萄干在嘴里品咂了整整15分鐘。
我性情急躁,走路快、吃飯快、做事快,除了睡眠慢,一切都是“只爭朝夕”。其實睡覺也想快,只是越想快越睡不著,身不由己,只能聽任天步遲遲。
那天一位懂心理學的朋友,一本正經(jīng)地調(diào)教我:“……你慢慢感受葡萄干表面的微微褶皺,仔細體會它在嘴里的感覺,輕輕地咬一下,慢慢咀嚼,一遍再一遍……”狼吞虎咽的急促,此時被一種輕嘗緩味、齒頰留香的愉悅替代了。忽然想起有一次追劇時,我習慣地選擇1.5倍速模式,但那次按錯鍵,畫面轉(zhuǎn)換為0.5倍速,瞬間令人感受到奇妙的從容和寬裕。
從容是性急者一大惋惜的遺失。時常去旅游,每次出門前的一兩周,我的習慣是早早地研究行程,收集攻略,目的地景點TOP1至TOP10爛熟于胸,網(wǎng)紅打卡,如數(shù)家珍,但卻把即將踏上的山川異域提前“透明化”了,飛到那里,匆匆一瞥,只是驗證一下自己的功課,沒有了期待和驚喜,就像看一部劇透過的電影,興致打了很大折扣。
今年暑期去瑞士,嘗試一切交給旅行社安排,略知行程,不究詳情,輕輕松松地踏上旅途。兩個人,一輛車,“車過白水沙痕闊,雁落鉗盧稻穗長”。一路上,邂逅許多緩慢的陌生——圣莫里茨的“香檳氣候”,干燥的空氣和閃耀的陽光交相呼應,潔凈的空氣中時常充滿著晶瑩的、似香檳氣泡般閃光感;格林德瓦的“夢幻山坡”,從皚皚白雪的山頂?shù)铰懵抖盖偷氖冢侥_下傾斜一望無際的森林和草坡,棕色木屋點綴其上,構(gòu)成非常立體和多元素的風景……一幅幅在旅人眼前通常掠過、非駐足不能領悟的風光,向我們敞開了可以觸摸的美麗。
 人生很容易充斥緊繃感,即便非工作時間,那一份急躁也會漫溢到生活中。我有個老同事,藏書甚豐,退休后規(guī)定自己重讀一遍“二十四史”等,每天必讀60頁,數(shù)年之后,將家中兩大柜文史藏書全部讀完。如此執(zhí)著,讓人想到古時讀書須歷經(jīng)沐浴、更衣、焚香、正冠、端坐,待心靜、意誠之后方可展卷。其實對于我們,讀書只是一種愛好,一種消遣,任何事情規(guī)定了指標,便有了強迫性、約束力,難免導致焦慮情緒,甚至丟失快樂的初心。
錢鍾書一輩子愛看小說,據(jù)楊絳回憶,他在英國牛津大學讀書的時候,著迷于偵探小說、驚險小說,一目十行,一天一本。錢鍾書將其作為“休養(yǎng)腦筋”的一種方式,但常常“休養(yǎng)”得睡夢中手舞腳踢,不知是捉拿兇手,還是自己做了兇手,結(jié)果考試不及格,只好暑假后補考。讀書如斯,方是佳境,為所欲為,酣暢淋漓。
近年來短視頻火爆,只要不沉湎其中,偶爾為之,也可以借此緩解壓力、安撫精神。一次在公交車上刷到一條視頻,發(fā)現(xiàn)有專家在此“販賣焦慮”,教我們怎樣利用短視頻提高自己,比如利用多賬號策略、地理偽裝策略、時間連續(xù)策略等等,收集各種短視頻,然后按照主題整理,給每個視頻生成標題、關鍵詞、摘要,并且將其按照規(guī)劃分類。專家這樣教育我們:刷短視頻本來是件輕松的事,但話說回來,既然來都來了,何不把這個時間也用好呢?
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并不是一個概念。有家知名零售企業(yè),每年春節(jié)從除夕到初四要放假5天。春節(jié)是日進斗金的絕好時光,誰舍得關門打烊,舍棄大筆生意呢?放下,舍得,才能擁有,得到。這家企業(yè)隨后又有新招,所有門店每周二都歇業(yè),成為中國首家每周閉店一天的零售商。有人說何必全休,讓員工輪休不更好嗎?答曰:店員輪休和全員放假是兩回事,輪休時員工還會牽掛店里事務,只有全部閉店,才能讓所有人徹底放松身心。
現(xiàn)代社會忙忙碌碌,抵制焦慮,也是一項生活課題。一位傳媒界的朋友分享的方法是,每晚打開電視機,躺在沙發(fā)上,毫無目的地換臺,恍兮惚兮,很快地進入一種“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境地。電視中能提供的信息,幾乎都被新媒體覆蓋了,但它還有一個獨門暗器:給觀眾制造α波。用電腦、玩手機,時間長了都會感覺疲勞,因為神經(jīng)很興奮時的腦電波是β波。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看電視20分鐘后,腦電波會呈現(xiàn)出一種α波形,這是人們在閉著眼睛,腦子處于空白的休閑狀態(tài)時,才會出現(xiàn)的腦電波。
孫女小時候常常唱兒歌:“要問新疆有多好,你把這葡萄嘗一嘗”。那天在品嘗葡萄干中,有一種豁然開朗的醒悟,體驗到慢生活的美好。于是日常中也嘗試放松身心,解綁自己,吃飯細嚼慢咽,做事慢條斯理,努力尋找水波不興。有趣的是,如此一來,睡覺倒是快了,頭才沾枕,欣然入夢。??
鄭重聲明:此文內(nèi)容為本網(wǎng)站轉(zhuǎn)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
|